《康熙南巡圖第六卷》七段終合璧 專訪幕後「拼圖者」林霄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香港蘇富比於10月3日至8日在香港會展中心公開展出《康熙南巡圖》(下稱《南巡圖》)第六卷。這幅被譽為清代版《清明上河圖》的宮廷鉅製之作,百多年來流散在外,並被分割為七段。該卷是《南巡圖》總共12卷中唯一的私人收藏,今次首以全卷全壁形式公開呈現,為近年香港重磅級國畫展覽。
這次全卷能夠齊聚一堂,用九年時間先後買下前六段的收藏家林霄先生功不可沒。他為何如此鍥而不捨追逐《南巡圖》?這幅畫卷究竟有怎樣的獨特魅力?親臨現場欣賞完整畫卷又有多難得?展覽開幕當日,林霄接受《香港01》專訪,一一解答上述問題,帶大家走近他的「拼圖」歷程。

瞥見首段便種下情緣

林霄的主要收藏興趣本不是宮廷藝術,而是歷代法書墨跡。他與夫人出資設立的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也是以鼓勵和推動中國書法史的學術研究為主要工作。2010年9月,他到訪裱畫工作室討論古籍修復時,隨意往牆上瞥了一眼,怎料這一眼便開始了他對《南巡圖》歷時十載的追逐不舍,却又欲罷不能的收藏故事。

《南巡圖》第六卷首段,金山上的康熙帝。(中新社)

林霄向《香港01》表示,當時看到的《南巡圖》第六卷首段,讓他「喜歡而震撼」,雖然那時的他對第六卷究竟有多少段、是否都存世還全然未知,但首段是全卷唯一有康熙造像的部分,康熙皇帝曾經為畫中的金山寺題寫「江天一覽」四字,重要性不言而喻。兩周後,林霄出現在香港蘇富比秋拍的宮廷專場,以高出估價7倍的金額將這段畫作捧回家。

畫中畫外皆有史

自從第一段得手後,林霄開始關注《南巡圖》的消息。自1900年庚子事變,一些宮殿藏品開始流落世界,將《南巡圖》第六卷帶離北京的,是一位來自法國波爾多的L將軍。1938年,L將軍在臨終前立下遺囑,吩咐將此畫割成四段,分別由四人繼承。自此,第六卷就開始不斷分離的歷程。

▼ 圖輯|《康熙南巡圖》其他部分畫卷(點圖放大)

《南巡圖》總共十二卷中,故宮現藏有五卷,巴黎和紐約的博物館各收藏兩卷,還有兩卷下落不明,只有第六卷仍流於塵世。第六卷描繪的是康熙南巡隊伍從瓜洲渡過長江,在金山寺駐蹕,經鎮江府、丹陽到常州的巡幸路線及沿途的風景名勝、風土民情。

林霄也潛心研究了《南巡圖》畫中的歷史。康熙的六次南巡,明為巡視江南風物,實為收拾民心之旅。第一次南巡是在剛剛平定三藩之亂以及收復台灣後,江南地帶反清勢力仍風起雲湧。康熙一路上祭拜孔子,還到紹興祭奠大禹陵,到南京祭奠朱元璋的明孝陵,這些舉動的目的是讓人民相信,他這個統治者雖為滿族,但也繼承了漢族文化的大統、明代的正統和孔教。

康熙皇帝畫像。(資料圖片)

南巡確令不少反清復明陣營的遺民接受現實,政治收效巨大。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完成第二次南巡,於是召集畫家永久記錄這具有歷史意義的旅程,彰顯大清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盛世景象。這項當年的「國家工程」,是在康熙親自監製下,歷時六年才得以完成。

林霄說,回望歷史,無數外敵入侵中原,最後卻都與漢族相融合,「中原文化就像巨大的漩渦」,就連康熙籠絡人心的方法,「也是讓自己的滿族融入漢族文化正統」。這些從畫中畫外挖掘歷史的樂趣,激發他繼續收集和探索《南巡圖》的興致。

▼ 圖輯|《康熙南巡圖第六卷》七幅斷簡全賞析(點圖放大)

+10

餘下數段陸續浮上枱面

2013年,林霄偶然收到友人發來的消息,法國波爾多有一段清宮絹畫要拍賣,剛好與他三年前收藏的首段無縫對接。他在香港透過電話委託,以280萬歐元(約合2500萬港元)的落槌價拍得該段。翌年,他又在波爾多的拍賣行買下相連的第四、五段。由於不少認識的藏家紛紛「讓路」,兩段作品均在估價之內落槌。

到了2016年,紐約的蘇富比拍賣會上拿出了《南巡圖》第六卷尾段,賣家信心滿滿,開出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價錢——400萬美元(約合3100萬港元)。雖然要價不菲,但林霄擔心如果不下手就會失去合璧的機會,於是與夫人在拍賣前三天就趕到紐約。不料,拍賣當天,現場出現一位電話競爭者,而且是志在必得,價格一路高升到超過950萬美元,林霄無法再給出更高價碼,只好放棄。

2018年4月,法國著名的中國藝術品顧問Philippe Delalande(右)與波爾多拍賣行兩位老闆向林霄展示畫卷。(林霄提供)

雖然很遺憾沒能拿到尾段,2018年4月,林霄夫婦再飛巴黎,重金買下了第三段和第六段,讓全卷前六段得以相連。今年10月,蘇富比與尾段收藏家達成意向,讓全卷七段在香港合璧展出。林霄說,讓這件作品連在一起的使命已經完成,畫作有沒有全部在他手裏不重要,他也期待未來有一天,會有人讓它變成「完整的一卷」。

近距離一覽全卷殊為難得

蘇富比於10月3日起在香港首次公開展出第六卷全卷。置身會展中心展覽廳,全卷呈弧形環繞,約21米的長度蔚為壯觀,需要沿著畫邊走邊看。畫作首度以垂直方式呈現,不需低頭看,且與觀展者處在同一空間,而非過往陳列玻璃櫃中。「連我也是第一次這樣觀賞此畫」,林霄說,他最初擔心這樣展出會否令畫面受損,但蘇富比反復論證後認為可行,他也欣然接受。

+3

此次展覽,蘇富比別出心裁地在畫作每一段之間留有空隙。林霄表示,這是為了體現「歷史的滄桑感」,因為這卷國寶流傳、分合的故事恰已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林霄手中的畫卷曾在內地展出兩次,但都並非全卷展出,故宮收藏的五卷也很少展出。「三百年前畫了這樣一幅畫,到今天才變成公眾可以看的東西」,林霄感歎,今次由於疫情關係,內地和海外民眾都無緣參與,因此港人可說是「有眼福」。

他又呼籲香港的年輕人不妨也來看一看,了解一下畫中都描繪了哪些地方,那時的店舖、交通工具、祭祀活動是怎樣,又有哪些河流和遺跡,說不定就會想去旅遊,去對比現在發生了哪些變化。他自己就曾專程去鎮江觀察地貌變遷,金山和焦山與畫中已大相徑庭,周圍水和陸地已連在一起;他又到訪常州,畫中的文亨橋和萬善塔今天仍舊存在。林霄認為,香港年輕人只要對中國歷史和文化興趣,自然就會建立起對國家的認同感。

《康熙南巡圖》局部(點圖放大),讀者可前往香港會展中心觀摩公開展出的《康熙南巡圖》第六卷,若在展出圖卷中發現以下圖片的位置,歡迎留言↓↓↓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