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找到55顆新脈衝星 有望推進繪製早期宇宙圖景

撰文:王兆陽
出版:更新:

目前,有「中國天眼」之稱的FAST工程團隊還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相關調試工作,為即將到來的國家驗收做準備。
專家表示,通過驗收後,FAST將正式對外開放,為有需求的科學家提供服務。
屆時除了觀察脈衝星外,FAST還將探尋早期宇宙的蛛絲馬跡——中性氫雲團的輻射,從而使得科學家可以更精確地描繪出早期宇宙的圖景。

重慶一個展覽上,家長帶著孩子們參觀「中國天眼」模型。(視覺中國)

2016年9月,FAST在貴州竣工,隨即進入試運行、試調試階段。2017年10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宣布,FAST調試進展超過預期,探測到數十顆優質脈衝星候選體,有兩顆通過國際認證。其中首顆被認證的新脈衝星,是中國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新脈衝星。

自此以後,FAST在脈衝星發現上逐漸有了更多的斬獲。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官方資料顯示,截至目前,FAST已經探測到80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55顆被證實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按計劃, FAST工程要在今年3月接受國家驗收,通過驗收後,FAST將正式對外開放,為有需求的科學家提供服務。

據介紹,實際上,目前FAST的數項性能指標超過預期,在靈敏度、系統噪音、指向精度等關鍵技術指標上,已經達到了國家驗收標準。

伴隨著FAST正式開放日期的臨近,FAST團隊正在向科學家徵集應用需求。

搜尋和監測射電脈衝星是FAST的核心科學目標。銀河系中有大量脈衝星,但目前只觀測到它們中的一小部分。具有極高靈敏度的FAST望遠鏡是發現脈衝星的理想設備。

脈衝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因發射周期性脈衝信號而得名。脈衝星的本質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

研究脈衝星,有望得到許多重大物理學問題的答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徐仁新舉例道,可以加深我們對於自然界當中引力、強力等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解,並且脈衝星也是探測宇宙極低頻引力波的工具。

科學家還期待通過強大的FAST觀測到一些難得一見的脈衝星「珍品」,比如雙星系統裡的脈衝星。

此外,FAST還將探尋早期宇宙的蛛絲馬跡——中性氫雲團的輻射。徐仁新介紹,中性氫雲團是宇宙中未被引力塌縮成恒星的氫原子氣體,通過觀測中性氫輻射,能獲知星系之間互動的細節,還可能發現早期宇宙中剛剛形成的氫原子的分佈狀態,説明科學家更精確地描繪出早期宇宙的圖景。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