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嶺南|港車北上好去處 珠海會同村:繁鬧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編者按】鳳凰山麓下,繁華鬧市中,隱匿著一處世外桃源,古樹、青磚、黛瓦、飛檐……羊城晚報《大美嶺南》 走進珠海高新區唐家灣鎮會同村。在這里,清一色的嶺南民居錯落有致,「三街八巷」棋盤式佈局,「風起」「雲飛」兩座碉樓南北呼應。三大祠堂一字排開,歷經近300年滄海桑田,仍古韻猶存。

唐家灣地處珠江口西岸,東臨伶仃洋,西面是巍峨險峻的鳳凰山、大南山,會同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村前荷塘波光瀲灩,環山黛色,呈「背山面水」之態,嶺南文化底蘊濃郁。

沿著岐關公路,踏過一座橫臥的青雲橋,穿過一條靜謐悠然的鄉村小道,便來到了會同古村。會同村始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是珠海市保存最完好的一個古村落。

會同村「棋盤格」布局
會同村嶺南文化底蘊濃郁
「背山面水」
嶺南風格建築比比皆是

走進會同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蘊含古樸厚重氣息的閘門遺址,閘門建於清代年間,南北兩面村口各佇立著一座,其中北閘門上方嵌有石匾一塊,陰刻「北環紫極」,沉雕工藝含蓄而內斂。幾百年來,會同村從創建步入繁華後歸於沈寂,歷經歲月洗禮,仍保存著完好的風貌。

古閘門

沿著閘門的小路往前走,村落「三街八巷」垂直交錯的「棋盤式」整齊佈局,讓人眼前一亮。其中「三街」為村內沿荷花塘由北向南的「下橫街」、與之平行依山勢漸高的「中橫街」和「上橫街」,「八巷」為八條東西向的石街小巷;一道道窄小巷道和清一色嶺南民居錯落有致,古色古香。兩旁相依而建的是會同調梅祠、會同祠、莫氏大宗祠,此為當地保留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嶺南祠堂,三大祠堂建於清代,最早可追溯至乾隆時期,清一色的硬山頂,青磚墻,飛檐鬥拱,磚雕、梁面圖案栩栩如生,一磚一瓦,一鑿一砌,一梁一棟,處處道盡歷史的滄桑。

據載,19世紀30年代,以「莫」「鮑」「歐陽」三大姓氏家族從不同地方會同此地建村,取名「會同村」。後來莫氏家族發展最為壯大,莫氏祖孫三代外出做買辦生意賺錢衣錦還鄉後重建,三姓祠堂一字排開,十分氣派。

會同村碉樓全景
南碉樓高兩層,上塑「風起」二字
北碉樓呈長方形,四層高,正面「雲飛」灰塑

古村內青山環抱,古樹參天,南北兩溪在村前匯聚成塘。潺潺溪水邊上,矗立著兩座碉樓,南碉樓高兩層,上塑「風起」二字;北碉樓呈長方形,四層高,正面「雲飛」灰塑,碉樓上鑲嵌三面報時鐵鐘;「風起」「雲飛」兩座碉樓均建於民國七年(1918年),南北呼應,交相輝映,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為當時村民護村、御敵之用,是村內標志性建築。

古碉樓
「風起」「雲飛」兩座碉樓均建於民國七年

會同村現存40多座傳統民居,而坐落在會同村西南面坡道上的棲霞仙館別具一格,它仿照西洋別墅建造,蘭亭、茅亭和啖荔亭三座涼亭中西合璧,風格迥異,門樓兼具瞭望功能,民國文化風情濃郁,是珠海現存三大歷史園林之一。相傳是莫氏族人莫仕揚的嫡孫為紀念其妻子鄭玉霞所建,這座泛黃的建築至今仍流傳著各種神秘的傳說,深深庭院內古樹異木叢生,每一處,都古意盎然。

庭院內古樹異木叢生,古意盎然

近年來,珠海高新區繪就鄉村全面振興新畫卷,會同村「修舊如舊」,煥發新的生機。調梅祠活化成會同電影小館,以光影為載體再現古韻會同,壘成一個全新的文化據點;會同祠改造為閱潮書店,成為古村中一隅清靜之地,古樸的建築風格更讓書店蝶變為「最美鄉村書店」;莫氏大宗祠也是搖身一變成為會同村史館。三大祠堂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和使命,古樸典雅與現代的完美融合,既拂去了歲月的滄桑,又唯美地保留了遠古的記憶。

會同村「修舊如舊」,煥發新的生機
會同村已成為以生態休閒與文化旅遊為主題的新鄉村建設示範片區

如今,隨著會同那洲片區文旅新亮點的打造,一個融合文、商、旅、產的國風主題旅遊村落已初具規模,會同村已成為以生態休閒與文化旅遊為主題的新鄉村建設示範片區,先後摘得「廣東省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鄉村振興大擂台五強村」「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等稱號。2013年《中國古鎮》特種紀念郵票上的風景,正是美麗的會同古村,這條名為「尋覓唐家灣人文風情之旅」的路線還登上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名單。一張張亮麗名片下,會同古村的風姿永不褪色,在歲月的蹉跎下歷久彌新。

會同村美景
2013年第一組《中國古鎮》特種紀念郵票上的景色,正是為美麗的會同古村

常言道: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來這里,品嘗一杯老屋咖啡,手捧一卷詩書悅讀,遠離煩囂都市,享受片刻寧靜,便是人間好時節。

會同那洲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