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甘肅、江蘇、安徽的名字由來 竟是兩城各取一字合組省名?

撰文:當代中國
出版:更新: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它們歷史、地理各有特色,名字的由來各有故事,其中有4個省的名字,是從兩座重要城市各取一字合組而成,大家知道是哪4個省嗎?

福州+建州=福建 「閩」歷史更悠久

福州一直是福建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有800多萬。但作為省會城市,福州的人口在全省只排第二,福建省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泉州。圖為福州市景和該市的西湖。(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這4個「組合式」省名之中,出現最早的是東南沿海的福建。

如今福建所在地方,古時稱為「閩」,2000多年前的秦代已被納入中原王朝統治範圍;「閩」後來也成為了福建的簡稱。

建州在歷史中屢經分合,成為現在的縣級市建甌。圖為當地藝術團表演傳統文藝活動「建甌挑幡」。(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到唐開元年二十一年,亦即公元733年,中央政府為加強當地邊防,設立主理軍事的「經略使」,「經略使」的名稱就從轄下最重要的兩城──福州和建州各取一字,合組為「福建經略使」;這是福建的名稱第一次出現。

歲月悠悠,此後一千多年中國的行政區劃多有改變,惟福建的名字保留下來。如今福建人口有4,000多萬,經濟發展迅速。

甘州+肅州=甘肅 源自西夏的地名

甘州現是張掖市的一個區;該市地處河西走廊,祁連山北麓。(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而福建的「福」(福州),一直是該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省會。「建」(建州)重要性卻漸漸下降,後來屢經分合,成為了目前的建甌;建甌是縣級市,屬南平管轄。

第二個出現「組合式」省名,是地處西北的甘肅。甘肅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亦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

肅州現屬酒泉市;酒泉現在只是甘肅一個普通城市,再沒有古時的戰略重要性。(網上圖片)

甘肅這名字取自當地的甘州和肅州。甘州、肅州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扼守絲綢之路交通咽喉,古時為兵家必爭的戰略重地。不過甘州和肅州的名稱是南北朝和隋朝才出現的,它們有更古老、更為人知的名稱,就是張掖和酒泉。

要特別一提的是,「發明」甘肅的不是中原王朝,而是党項人建立、宋朝年間一度割據該片地區的西夏政權(公元1038至1127年)。

江寧+蘇州=江蘇 清朝出現的省份

古時的江寧就是現在的南京。圖為南京最著名旅遊點秦淮河。(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西夏重軍事建設,有軍隊分鎮各地,其中在河西走廊的一支命名為「甘肅軍」。這支部隊的設立,首次把甘州和肅州首字連結起來,自此「甘肅」便成為一個完整的地理名稱,並沿用至今。

現今甘州和肅州的名稱仍在,甘州是張掖市的一個區,肅州則是酒泉市的一個區,都是核心城區所在。當然,隨着時代變化,它們的戰略地位已不能與千百年前相比。

說起蘇州,大家馬上想到的是園林?其實蘇州已是工商業發達、有1,600萬人口的大城市。圖為雲海中的蘇州市摩天大廈。(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最後兩個「組合式」省名是江蘇和安徽,屬清朝同一時期「產物」。

在清朝初年,現今的江蘇、安徽兩省和上海市一帶,均隸屬於江南省;該省會設於江寧,亦即現今的南京。

安慶+徽州=安徽 徽州文化底蘊深

天柱山是安慶名勝,素有「江淮第一山」之稱。(網上圖片)

後來該省分拆為「江南左」和「江南右」兩部份,至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取境內兩大城安慶、徽州的首字,取名安徽;「江南右」則取江寧、蘇州的首字,稱為江蘇,安徽和江蘇兩個省名由此而來。至於上海脫離江蘇成為直轄市,是近代的事。

這順帶一提,看清朝背景電視劇,常會聽過「兩江總督」這個官。但這個「兩江」不是江南左+江南右,也不是江蘇+浙江,而是江南+江西,其管轄範圍大約是如今江蘇、安徽和江西。

徽州現屬黃山市,但一直有人呼籲把黃山市改名徽州市,因為徽州有更深厚文化底蘊。圖為徽州傳統建築。(網上圖片)

話說回來,江蘇的「江」(南京)和「蘇」(蘇州),現今仍是該沿海省份的最重要城市,南京是省會;蘇州則是人口超過1,600萬大城,且經濟規模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更勝南京。

安徽的「安」(安慶),曾為安徽的省會200多年,但20世紀40年代抗戰勝利後,地位漸被合肥取代,目前該市的經濟規模在省內不入三甲。而有更深厚文化沉澱的徽州,現在屬黃山市範圍,稱為徽州區。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閱讀:中國最長地名有幾個字? 一口氣唸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