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懼怕AI取代自己?微軟高層點出關鍵 「這種打工仔」危機感最大

撰文:經理人
出版:更新:

「這是一個與 AI 聯盟的世代,你必須去體驗它,只有體驗過你才知道它可以做甚麼事,以及它的極限在哪。」台灣微軟(Microsoft)365 事業部營運暨行銷事業群副總經理朱以方表示,無論哪種產業,都應該抱持開放心態,理解 AI 運作的原理原則。

她以過去台灣的海禁為例,因為被限制、規範,民眾無法好好欣賞大自然,但「我們是海島國家,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教會每個人游泳與海洋知識,讓人們可以享受大海,同時也知道如何避開危險。」

相關文章:哪些職業20年後或將式微消失? 銀行員、飛機師首當其衝有原因…

+9

日常被繁瑣庶務佔據,就會害怕自己被取代

不過,每當AI有新進展,社會就會瀰漫一股「人類會被取代」的氛圍。根據微軟 2023 年「工作趨勢指數」(Work Trend Index)報告,全球有49%的人擔心工作會不保,台灣的數據則是69%。

對此,朱以方有不同的解讀。她表示,台灣有 81% 的員工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完成手上的工作,太多無效會議、繁瑣的行政事務,把人擠壓到沒有時間做更深度、有價值的事。「當事情太多、沒辦法好好做真正有創意的事,就會覺得自己做的事可以被 AI 取代。」

對個人來說,實驗它、理解它能為你做到甚麼是重要的;對企業來說,短期也是要試驗它能為部門做到甚麼。但朱以方指出,長期而言,企業必須更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與使命,才會知道要去找甚麼樣的人才,「真正會發光發熱的是人,而不是機器。人才有欲望、才會想解決問題;人才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才會去問問題、找答案,最終才能完成公司的 purpose(目標)。」

理解AI的能力邊界,才是稱職的「正駕駛」

所以,首先要建立所有人的「AI 數碼素養」。 組織必須完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確認資料的品質與安全性,也要界定誰可以使用甚麼資料、甚麼時候能用,「資料安全是最重要的,這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要讓每個員工清楚知道哪些東西是機密,不可以輕易丟上雲端。」

再來是理解 AI 的能力邊界。 她舉例,微軟定義「負責任 AI」的一個原則就是「可解釋性」,你可以詢問 AI 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可解釋性很重要的原因是,人類才是那個能決定正確與否,以及擁有最終決策權的角色。」身為「正駕駛」的人類,必須靠分析判斷能力,知道自己的副駕駛(AI)是不是給出合理、正確的建議,「不能它給你甚麼,就全然接受。」

最後則是強化人的優勢:聆聽、同理、應對進退等軟實力, 「當機器可以取代的工作愈來愈多,人跟人的應對、溫度變得更重要,過去這些技能可能因為工作太忙而被忽略,但這些技能在這個時代才是重要的。」

【延伸閱讀,更多職場未來發展趨勢】

轉工|20種能力2023年職場最搶手!這些軟技巧比數碼技能更應早學

+26

裁員|企業要炒人 你將成目標?2類人較安全 高危不只合約員工

+14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