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工|面了9輪試仍不聘用!面試過程冗長成趨勢 卻亦激嬲打工仔
根據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Josh Bersin Company 與 AMS 早前聯合發佈的報告,2023 年企業在僱用一位新員工所花的平均時間,達到有史以來的新高點:在 2023 年第一季, 企業平均要花上 44 天的招聘時間,才能填補自己開出的職缺。
在調查的案例中,一位 32 歲的受訪者參與了某家企業面試,前前後後總共面試了 9 輪,由最初的資格審查、電話口試、連續三天的半小時面試、個案研究筆試、人資主管面試,直到最後的行政總裁面試等,最重要的是歷經這麼多關,最後仍沒有拿到工作。
相關文章:見工|怎知應徵公司是否「伏」?前微軟高層稱3大細微位可知一二
為何企業的面試時間越來越長,而且可能持續惡化?
面試過程的漫長,顯示目前就業市場的高度競爭,根據《CNBC》的調查,以往企業在面試非管理職員工,平均會進行 3-5 輪的面試,這能確保公司找到適當人才,又不致浪費雙方過多時間。
但近年來隨着疫情促使遠端工作的興起,移除了地理限制,公司可以接觸到的更多人才庫;同時在疫情期間經歷了「大離職潮」以及隨後的轉職潮與過度招聘,疫後的經濟不穩定又帶來「大裁員潮」,人力市場在近幾年的劇烈變動,加深了僱主的焦慮。
招聘、入職和培訓都是昂貴的過程,企業無不希望透過更多輪面試與方法,蒐集更多資料,確保選才過程更加慎重、招聘到的工作者也會長期留任。報告的資料顯示, 平均招聘時間已連續 4 年增加。
過長的招聘過程,可能讓企業錯失機會、自損形象
不過金融科技公司 Relay Payments 人資長艾米・齊瑪曼(Amy Zimmerman)則指出,長時間的面試過程,也代表企業無法確定此刻所需要的人才特質,「人資單位很可能還未正式得到徵才許可,所以將腳步放慢;又或者面試者眾,企業還在釐清內部需要的空缺該如何補齊」「這也許說明了面試單位增加更多輪面試,進而讓應徵者感到困擾的原因。」
這樣的做法能不能找到合適人才的效果還未定論,但齊瑪曼警告,企業冗長的面試過程可能先一步帶來負面效果。職業生涯顧問史蒂芬・里區(Steven Leitch)指出,過長的招聘過程會讓應徵者在感到挫折、降低投入,最後甚至選擇放棄;這或許會讓潛在的頂尖人才,在等待過程選擇其他已經給予承諾的企業。
其他面試者也可能將求職中的糟糕體驗,分享給身邊同樣在求職的人。長期來看對於建立公司形象,恐怕不是一個最好的做法。齊瑪曼建議企業,若能將面試流程公開透明,將能夠幫助企業建立優良的形象,以及應徵者在未來的忠誠度。
面對漫長的面試過程,求職者該怎麼做?
面對冗長的面試過程,《Vox》與《富比士》(Forbes)雜誌提供給求職者幾點建議,以度過煎熬的等待過程:
1. 在面試初期就問清楚詳細過程
身爲面試者,絕對有權利在第一輪的面試中,就得到明確的的面試規劃:需要經歷多少關卡、分別的時間與需要提前準備的資料有甚麼。職業顧問麥迪・馬查多(Maddie Machado)則建議面試者可以明定自己的「界線」,舉例來說面試不超過 4 次、確保過程所準備的「作業」不會被企業另外利用等。
2. 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權
即使進入面試後期,也不要因為覺得勝券在握而放棄任何機會。即使面試官展現了極高的意願,企業隨時有可能決定僱用其他人,或者因內部調動而選擇關閉職缺。試着多面試幾間不同的企業,不僅能夠讓應徵者握有更多選擇權,也能夠在薪酬討論的環節上,取得更多的談判籌碼。
3. 把失敗的面試看作拓展人際網路
即使不幸未被錄取,應徵者還是可以將面試的過程看作是人際網路的拓展,這也是為甚麼要在面試過程中需要盡力留下好印象,讓企業的主管、人資記得你,往後有其他職缺釋出時,或許就有機會先於其他應徵者獲得討論的機會。
【延伸閱讀,更多打工仔求職見聞】
見工|被即場錄取 卻「憑實力」令對方反悔 事主竟不知問題所在
見工|被面試官狠批兼不被錄用 女生抱怨 網民反稱她要檢討自己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