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賭博】世上沒有免費午餐 職業撲克手自覺實力多於運氣
有人會說人生本就是一場賭博,盡了全力,也得看看命運與彩數,但對決定以賭博為業的一群本地職業撲克手來說,要在賭桌上「謀生」,實力和心態遠比運氣來得重要。
賭博世界就是以「金錢」來衡量成敗得失的地方,在此無意鼓勵賭博,但當記者與2位職業德州撲克手傾談後,才發現世上並沒easy money,要在這弱肉強食的「職場」求存,便需有他們的生存之道。
今年初大熱的手機遊戲《欠倩要靠賭博來還》,玩家被設定為「全職賭徒」,名正言順大灑虛擬金錢去賽馬、打老虎機和買彩票,一嘗「小賭怡情,大賭變李嘉誠」的滋味。遊戲在剛推出時,旋即擠身至當時下載排行榜的首位,玩家們也熱烈地討論哪種賭博方式最易賺錢換大屋,又或是什麼時候推老婆外出工作賺取賭本等,掀過一陣熱潮。
現實中的「職業賭徒」又是如何?據擁有8年打德州撲克經驗,現為全職撲克手的Oscar和Kit指,他們以往曾試過一局賭注可高達6位數字,他們口中的一局,可能已是部分打工仔的年薪;他們的「職場」亦有別於一般打工仔,因要在「人吃人」的賭桌上發展「事業」,就必須成為一名「吃人」的強者。
相關文章:【全職賭博】德州撲克制勝有技巧 轉全職需考慮戰績率
工作目標:贏到盡
也許有人會認為「賭博」豈能稱得上為職業,但在2015年贏得亞洲撲克巡迴賽越南站冠軍的Kit卻反說,現在的工作又豈只是一種「賭博」。「我覺得打撲克和投資基金股票一樣,如果你認為70%勝算等同於30%會輸掉,那對你而言,這可能就是一種賭博,但同樣道理,我認為炒賣投資也有風險,而我在德州撲克賭桌上能掌握的資訊就更實在,且比炒股更穩賺。」他續說:「即使我中途有幾局輸了,但若我在10局中贏了7局,我最後也是贏錢離場。」
曾以補習及派對搞手為業,後來才擔任全職撲克手的Kit表示,要在德州撲克的賭局勝出的話並不能全靠運氣,「賭大細的勝出率是50:50,但德州撲克可按照我的手牌而判斷EV值(Expected Value,期待值,為經濟學名詞)有多少。」他說罷即在手機亮出一個程式,顯示不同底牌組合的勝出機率有多少。「如果EV值是高於50%,甚至高於70%,這局便很值得繼續玩下去。」
曾從事金融行業,現亦為全職撲克手的Oscar指,他喜歡腦袋在打撲克時能維持運轉的感覺,不過如要令興趣變成職業,過程卻不如想像容易。他解釋,如只打撲克視為娛樂的話,人們玩得滿足便會離場,對勝負和金錢得失的觀念較寬鬆,但如視它為職業,要在賭桌上「搵食」的話,便要抱有「贏到盡」的心態,甚至在遇到「任人魚肉」的對手時,更要抱有贏盡對方的錢才離開的態度,皆因這樣的「好對手」不是隨時可見,「將興趣變成事業,打撲克便會多了一重壓力,既難以瀟灑離場,亦需要更多耐性和毅力。」
財富管理 進退有度
在文初提及的手機遊戲,玩家或可體驗到「三更窮,五更富」的賭仔生活,但無論遊戲過程順利與苦,主人翁最後都會落得債台高築、妻離子散的結局,頗有警世意味。那當上全職撲克手的他們,又會擔心自己有天會輸到「當底褲」嗎?
Oscar稱不擔心會落得如此下場,並強調打撲克最重要是「有紀律」,也即是大眾口中常提及的「財富管理」。「正如投資股票一樣,(每在賭博時)也要評估自己能承受的風險,不應把全副身家盡押上去。」就如買股票一樣,全職撲克手也要知道自己的止蝕位,保持理性及懂得適時離場,這就是他們與別的賭徒不同之處。
他亦認為,自他以打撲克為事業後,便無時無刻地思考、訓練和鑽研致勝之術,每周也會花上60至80小時在賭場及電腦上,生活從未離開過撲克,工作時間隨時比以往的上班時間還長。他與Kit並未透露在全職打撲克後共賺得多少錢,也沒表示現今是否過着紙醉金迷的生活,但Kit承認也曾試過和朋友在一夜之間將贏回來的20多萬元花掉了。還未30歲的他,可曾對此感到後悔?「最後悔是沒有乘勝追擊,沒有『贏盡』就走了。」對他們來說,在賭桌上「吃人」就是理所當然,但贏多少、如何持續勝利,卻是「職業賭徒」的終身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