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儲蓄計劃總失敗?巴菲特告訴你 這「老生常談」的錯最累事

撰文:今周刊
出版:更新:

「青貧族」問題逐漸加劇,根據台灣人力銀行2021年調查,39歲以下青年平均存款僅有台幣13.3萬元(約港幣3萬2千元),甚至有近2成的人沒有存款;時間拉近到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39歲以下有超過2成青年沒有存款,讓「零存族」比例又破紀錄,甚至有36.3%屬於「出現財務赤字」的狀況。存錢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但為甚什麼多數人存錢是困難的?

大多數人之所以存不到錢,背後原因在於,做不到「領薪先存錢再消費」這件事。許多人都會在發薪日當天,選擇清空購物車裏的商品,心中想着「好不容易熬到發薪日,要好好犒賞自己一下,若到月底有剩的錢再存起來」,結果通常會是如何?

相關文章:財務自由|訪談21位白手起家有錢人 他們有這6個共通的生活習慣

+11

如此的消費模式,往往到了月底不僅沒存到錢,甚至還出現透支的情況,下個月的錢再拿去繳卡費,開啟了無限惡性循環。根據《市場觀察》(MarketWatch)報導,「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過去在一場對大學生的演講時就提到,「一般來說,在積重難返之前,習慣都自然養成,令人渾然不知」,直指多數行為是習慣使然所導致。

巴菲特也點出,「沒有養成正確儲蓄的習慣」是一般人最大的錯誤,他認為,要趁年輕時就養成儲蓄習慣,「能簡單養成習慣的方式,就是讓它自動化」,舉例來說,可以設定薪資自動轉帳,定期把一部分的錢存到儲蓄和退休帳戶,不去動用這筆錢,隨着職涯發展等,每年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試着增加定期存款的金額。

從基本原則上來看,巴菲特表示,一定要先存錢,盡可能存多一點,接着才允許自己花錢,「別把花完的錢存下來,而是花存完剩下的錢」。在消費方面,巴菲特一向走省錢路線,他有句名言這麼說:

無論是襪子還是股票,我都喜歡在打折時買品質好的。你付的代價是價格,你得到的是價值。

為了不讓付出的代價無法匹配價值,他建議可透過購買折扣商品來節省開支。

成功儲蓄的黃金公式:薪水-存款-必要支出=可動用的錢

根據《CNBC》報道,美國一名理財部落客Steve Adcock也以自己家族為例,提到父親在早年只是一位靠薪水過活的月光族,但幸運的是,他的爸爸後來發現到家族一直以來的理財壞習慣,開始有意識地改變生活方式,並同時教會Steve Adcock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才扭轉家庭生活開銷。此外,Steve Adcock強調,信用卡債務會破壞財務穩定,「卡債是所有債務類別中最糟的一種」。

相關文章:財務自由|實踐提早退休!這男堅守10大原則 35歲累積100萬美元

+31

想要改善一直以來存不了錢的狀況,不妨從以下3點開始做起:

1. 算出每月必要花費項目有哪些:如房租、水電費、貸款、電話費等。

2. 檢視以前過高的花費項目:仔細想想這些花費都是必需的嗎?

3. 實際可以存下的錢:薪資扣掉必要花費再減去飲食費用,就是實際可以存下來的錢。

一旦養成了正確儲蓄的習慣,不再為月底、失業煩惱,還能有餘裕能規劃投資的資金以及緊急預備金,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權。

【延伸閱讀:更多打工仔理財建議】

財務自由|初入職場 一事比買股票更重要 即睇20至50歲理財方向

+8

理財|每月人工掹掹緊 更要學懂小額投資 6個方法適合窮人入市

+9

延伸閱讀:

外商工作17年,50歲副理年薪200萬被裁員告白:兒子,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窮人了

莫名其妙就離職,這世代年輕人是怎麼了?一個90後的告白:老一輩做太多了,我們沒有勉強自己的理由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