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工|抱「這態度」比懂IT更重要!7種技能及心態未來職場最渴求
編按:很多人在整理CV履歷表時,總努力着墨在自己的經驗與專業技能有多好。的確,這些都是重要的,但在新上及HR眼中,其實求職者的職場態度及軟技能亦一樣重要。
以下為《香城職涯:被時代改寫的就業生態》一書節錄內容,若大家身負以下7種態度及軟技能,相信你會更容易贏得新東家的賞識。
歷久常新的職場態度和軟技能
以不變應萬變是出自道家哲學的重要思想之一。即使世界正在急速改變,經驗告訴筆者,某些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處事態度和方法,在未來的日子仍會有其用處。
1. 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每個能夠找到自身市場價值和定位的公司,必然是在為社會、為大眾解決某些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的能力,依舊是大部分老闆長期在尋找的員工特質。雖然在科技的庇蔭下,感覺上世界變得更緊密、相互連接,日常生活變得更便利,上一代的人經常會感嘆「今天的世界很美好,今天的人很幸福」,筆者沒有不同意,但也會時常反問自己「今天的世界到底有更多抑或更少的問題」?每個人看法不一。過去的世界並沒有在持續地平衡發展,以及人類對於無限方便的渴求,還沒被發現或等着被解決的問題,應該是沒有上限的。
若你希望藉着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成為受歡迎人才,第一步應該是探索和了解已存在或正在形成的問題,如果對於這些問題抱有同理心就更理想,亦即是有解決的動機。每當被問到已存在的問題有甚麼時,筆者都偏向先舉出前文提到的聯合國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正好充分闡述了 17 項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涉及不同層面的本地和國際持份者。
當然,你並不一定需要像上一章〈Steven:加入聯合國馳援非洲〉中的主角一樣,千里迢迢踏足有最顯著問題存有的非洲,以外交形式第一身引入資源。例如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排第四的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筆者在結識良師香港(Teach For Hong Kong)創辦人陳君洋(Arnold)之前,一直不認為在香港這個已成功實施 12 年免費教育的地方,教育是有需要着眼的問題。
Arnold 作為本地教育制度下的勝利者,當年十優資態升學哈佛大學,畢業後回流本港,大可繼續善用頭上光環,成為中環精英。然而,他意識到本地教育資源分配存在嚴重問題,決定跳出舒適圈,投身以複雜見稱的本地教育界,希望讓新界學生也能感受港島學生的多元化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培養好奇心。
讓 Arnold 立定志向背後的原因,正正是他因自身優勢,多年來成功牢牢緊握了大部分社會資源所衍生的不安全感。在每個人都是持份者的教育界打滾,Arnold 每天都在解決新問題,師資、老師認受性、家長和學生的取態,是當中數個相對頑固的問題。解決問題始於發掘問題,而筆者圈子中最成功的人,往往便是那些能夠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問題的人。
相關文章:月薪逾2萬每天只在整Excel表? 事主嘆想轉工網民卻錯重點…
2. 創新和創造能力
另一個老生常談的技能是創新和創造(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能力。
近幾年,新創公司出身的人在求職市場上的議價能力逐漸提高,不少僱主看重的是他們的創新和創造能力。在這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相對能夠想到新概念(Idea)的能力,市場上更重視的是「把概念落地」的能力。相信我們很多人曾經在看到一個成功的產品或企業時,覺得自己也有過相似的念頭,頓時後悔自己慢了一步,被人捷足先登。會天方夜譚只是一個故事的開場,能夠把事情實際做出來的人卻有限。
在筆者圈子中,憑藉初創經驗成為職場新貴的不得不提梁佩珈(Rebecca)。當年一起踏進校園一起畢業的 Rebecca,在有感 Fresh Grad 機會成本較低,Nothing to lose 的前提下,選擇了一個跟大多數港大同學不一樣的工作環境,到一家當年不為人知的台灣初創 KKDay 任職香港第一號員工。
結果,當朋友圈子裏的夥伴將要完成兩三年期的企業管理見習生(Management Trainee)培訓時,Rebecca 已經晉身為該家不再籍籍無名的旅遊初創公司之香港和東南亞區總經理,工作內容包括支撐八位數字的公司營收和管理雙位數字的員工,她也成為各大報道初創新聞媒體的常客。很快就有行家留意到 Rebecca 以年輕為本錢的非一般創造能力,促使她輾轉加入一間龍頭娛樂公司,以 Intraprenuer的身份幫老牌企業進行數碼轉型,再創造新的價值。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公司准在家工作 該還要求加人工嗎?疫情帶起6個提問
3. 溝通和待人接物技能
Intraprenuer,無正式中文譯名,或可稱為內部企業家,泛指在大型組織內進行企業家行為的人,透過內部創新來為組織拓展新價值或業務。科技的進步是一柄雙刃劍。在網絡通訊不發達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機會比較多,但這並不代表溝通(Communications)和待人接物(People Management)的技能,在今天和明天的網絡世界失去重要性。反之,因為接觸機會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會面時間內發揮這些技能,變得更加關鍵。在缺乏足夠實體相處下溝通,進一步考驗人們如何展示身為一個同事、一個老闆、一個下屬的同理心(Leading with Compassion),在作出每個發言前,都需要充分考慮對方的處境,感同身受地作出適當的人性化回應和決定。
4. 開放心態和科技接受度
開放心態(Openness)和科技接受度(Technology Adaptability)均是理想員工條件的不二之選。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這是我們不太願意接受的事實,畢竟我們本質上面對改變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安感。開放心態當然不止於科技層面,而是涵蓋對所有新事情保持一種不抗拒性。嘗試的成功機會是一半一半,不做的機會卻是零。世界首富、Amazon 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曾提出,世界上可以存在並持續發光發亮逾百年的企業寥寥可數,背後主要因為很多已經達到成功的大公司,對接納新科技十分有保留(very reserved),以致出現延後或錯誤決策。
企業如是,人也如是。在 2021 年開始被時代淘汰的不單止抗拒科技洗禮的舊式企業,還有不願意開放自身、不與新科技同行的公司管理層。對全球最大的科技推動者(technology enabler)微軟香港區一姐陳珊珊而言,疫情就好像一面鏡子,清楚地把公司領導階層歸類。而定義新世代領導的並不是有沒有電腦或程式相關背景,更多的是對於「以科技主導的未來」有沒有一份憧憬和想像。
「Do changes concern you or excite you」是一眾科技公司常用的開場白。根據美國獵頭公司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調查報告顯示,2021上半年的整體行政總裁更換率歷史性地升至 10%,反映不少公司渴求尋找新領導層部署未來。幸好,誠如陳珊珊在本書引言中提到,香港大型藍籌公司中與微軟達成合作的比例高達 90%,港企願意轉型的情況尚算樂觀。
相關文章:搵工|LinkedIn預測本年5大職場趨勢 打工仔除在家工作還有要求
5. 國際觀
在世界一體化、主要經濟體系角力漸趨恒常化,以及政策變化影響日常經營的大環境下,國際觀(Global Mindset)也從可有可無逐漸變成職場必備基本條件。
特別是身處像香港般的外向型經濟體系,無論公司規模大小,經營上少不免必須跟跨地域的持份者保持交流,對方可能是你的客戶、供應商、投資者或者分銷商,而他們的經營狀態難免會受所在地的政策和社會狀況影響。能夠緊貼時事作出適時決定的生意夥伴,將會是他們的合作首選,也理所當然地會成為僱主招才時的最佳對象。
6. 敏捷靈活性
敏捷靈活性(Agility and Flexibility)是疫情年間遺留的另一個必備工作態度和技能。這除了代表可作出靈活的安排外,同時亦意味着能接受靈活的要求。曾有研究指出,現代人平均每天要做多達 75 項大小決定,在環境變化愈趨頻繁的今天,數字只會有增無減。能否接受靈活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工作模式,都體現出一個員工的特質,也是勞動市場對於求職者的期望。
而在筆者的工作範疇,其中一項不得不掌握的敏捷靈活性項目,便是適時自我增值,時刻學習使用最新的生產工具(Productivity Tools),避免長時間一成不變。願意通過定時 unlearn 和 relearn 來配合時勢變化,是不可或缺的成功特質。這特質的極致例子,可以類比〈Hilton:從星洲奔往世界的數據分析師〉中的 Hilton,在掌握最新職場脈搏後,決心從頭開始,擁抱未知,靈活以對。
相關文章:搵工|投身10大新興行業減失業風險 不懂大數據、AI還有這些選擇
7. 情緒智商
最後,是筆者個人最看重,也最着力發展的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EQ)。雖然說人類與機器最大的差別,是人類能夠作出經過情緒考慮的決定(情緒判斷),但這帶給人類的不一定是優勢。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失去情商的時候,也會經歷過一些別人失去情商的狀況,儘管我們都清楚知道理智(Rationality)的重要性,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掌握這項技能, 所以若能夠以高度情商處理事情,也不失為一個應向理想僱主展示的自身賣點。
書名:《香城職涯:被時代改寫的就業生態》
作者:黃榮錕(Ivan),全球最大型就業網絡LinkedIn(領英)HK公共事業部負責人,同時是本地職場類人氣Podcast「香城職涯Career Saucing」頻道主持人。
【本文獲「非凡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