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心自問人生為誰而活? 預寫訃文逆向釐定人生前路|自我管理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死亡是一件你我也逃避不了的事,不過你有想過自己會在哪時死去嗎?若能預先知道自己將死,並有時間回顧人生一回,你會滿意自己這一生的經歷嗎?
《好問題建立好關係》作者索柏是一位人際溝通專家,他在書中分享了自己放棄從醫,決定從商創業的故事,而那轉捩點就是源於他於年輕時曾寫下一篇回顧自己一生的訃文。想知道他是為何作出這改變,也想試試藉用訃文規劃人生方向,不妨看看他的分享。

【01撐場為開放式自媒體平台,點擊此處進入01撐場及發表作品吧!】

一切都是從那個黑色包開始的:我父親的黑色醫師包。

現在的醫師很少用那種包,但1950年代卻十分流行。它是大大的長方形,有著圓弧的折角,以黑色卵石狀粗紋皮革製成。裡面裝著各種神秘的小袋子和小玻璃瓶,甚至有針筒。那滿滿的各式各樣的醫療用品,可供父親隨意取用為人治病。那個黑色包太誘惑人,是那麼威猛,彷彿具有魔力。因此六歲時我就決定,長大後也要當醫生。

六歲時我就決定,長大後也要當醫生。(hush52/unsplash)

我們家族大多從事醫護業。祖父也是醫生,是泌尿科名醫。我母親二次大戰時是護士。我唸高三時,大哥便進了醫學院就讀。

進大學後我唸的是醫科預科。所以必須修微積分、生物學、和一大堆其他的數理課程。可是我一直唸得很辛苦。想進醫學院,當年跟現在一樣,都是十分困難的挑戰。大學四年全得泡在圖書館裡。每一科一定要拿高分。(得好成績倒不難,問題在於必須不斷拿高分的是數理科目!)

我對於申請醫學院的先修科目不感興趣。我覺得那些科目都枯燥無味,抓不住我的心。反而我對於選修的文史和語文科目如魚得水。

然而我咬緊牙關,繼續讀下去:數理課程只是我為達成目標必須越過的障礙。誰叫我從小就想當醫生。家中的每個人不是已經、就是即將走入這一行。在我讀大一時,二哥向大家宣布,他也打算申請醫學院。

壓力愈來愈大。管它什麼水深火熱,我有一天也要有一個黑色粗紋皮的醫生包!

得好成績倒不難,問題在於必須不斷拿高分的是數理科目!(sxoxm/unsplash)

大二時我看到校刊上的一則廣告:「就業輔導課程:如何寫好履歷表。」

我心想,何妨去上上看?說不定可以幫我找到好的暑期打工。在個人紀錄上有漂亮的暑期工讀資歷,可以加強申請醫學院的條件。

我當時並不曉得,但是我確實正走向一個轉捩點。我是指人生道路上真正的大岔路:一輩子只會出現幾次的那種。像是選擇對象,選擇事業前途,討論要不要接受升遷,然後搬到世界的另一端去。

大二時我看到校刊上的就業輔導課程。(romankraft/unsplash)

羅伯. 佛洛斯特在〈未走之路〉這首詩裡,很細膩的描繪出,面對如此的轉折點是什麼心情。那是我很喜愛的一首詩。詩人敘述在黃色森林中漫步時,來到一個岔路口。他說那兩條路上堆著數量差不多的落葉,只是其中一條好像走的人比較少。他面對一個難題:應該選哪一邊?哪一條路才是正確的選擇?

福斯特以這幾句為此詩做結:有兩條路在森林裡形成分岔,而我──我選擇了較少有人走的那條路,一切都因此而不同。

這首詩講的是,要做出改變人生的決定多麼不容易。每個決定的利弊得失是如此接近。我們又如何在做出決定後,想要相信自己的抉擇是正確的。

逢到這類轉捩點,我們必須做出決定,然後無怨無悔!

羅伯. 佛洛斯特在〈未走之路〉這首詩裡,很細膩的描繪出面對如此的轉折點是什麼心情。(Gettyimages/視覺中國)

預寫訃文:你要的到底是什麼?

於是我報名參加就業輔導課。我們以兩天時間學寫履歷表,學習如何最能凸顯個人過去的學經歷,還研討面試技巧及怎樣建立人脈。

到第二天的下午,老師出了最後一個作業。老師說:「這是最後一個練習。」

「拿一張紙。給你們一小時的時間,寫下自己的訃文。寫一篇有關自己生平的文章,是死後要登在報紙上的。你希望訃文的內容是什麼?訃文裡描述的是怎樣的一生?好,我們現在開始。」

老師說:「這是最後一個練習。」(neonbrand/unsplash)

有些同學倒抽一口氣。寫自己的訃文?才二十歲的人根本想不到死亡。死神是拒絕往來戶。幹嘛做這種可怕的練習?我開始下筆。我記述當醫生的輝煌成就。我在自己寫的訃文裡是一位名醫,並擔任一家著名醫學院的教授(與父親一模一樣)。我開的診所規模不小(也與父親相同)。不止於此。

我幻想父母多麼以我為榮。我的收入穩定。各方佳評如潮。

可是二十分鐘後,一個句子寫到一半,我突然停下來。我感覺有點恐慌,心跳得厲害。

我在寫什麼?我放下筆。整個人呆住。

我真正想做的是旅行。定居國外。自己創業。

想到未來幾年的醫科訓練,忽然覺得難以承受。有四年時間,我得修自己興趣平平的課程。在四年裡,要活在不知進不進得了醫學院的持續焦慮中。還有唸醫學院四年。唸完做實習醫生三年到五年。之後可能還要回學校進修。

我實在不想唸有機化學。我突然醒悟,我是在為父親、為祖父而唸,並非為我自己。

不,我想唸外文,想研究經典小說。我內在有個聲音在吶喊:「你真的確定自己想當醫生?你是為了他們才這麼做,不是為自己!你很想到處旅行!該怎麼辦?」一股強烈的決心湧上心頭。

一個句子寫到一半,我突然停下來。(aaronburden/unsplash)

我劃掉第一頁,放棄成為令人尊敬的名醫的訃文。我想了想,然後重新下筆。這一次是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未來。

在新的訃文裡,我從事國際商務。我精通四種外語。我在歐洲經營公司。我甚至寫了兩本商管書籍。我周遊世界各地。在商學院教若干課程。我規劃出截然不同的事業方向。我也寫到結婚和生了三個子女。交到許多有趣的朋友。

我才二十歲,就寫自己的訃文。其實我寫的是人生的計畫。一個令我滿懷憧憬的計畫。那是我的而非家父的計畫。

多年後,那篇訃文已經找不到了。可是我始終沒忘記裡面寫了什麼。

我想了想,然後重新下筆。(aaronburden/unsplash)

課程結束的隔天是星期天。我走到宿舍走廊底。把一枚硬幣投入公用電話。我照例打對方付費的長途電話:我每週一定打給父母。

「爸,我決定不讀醫學院了。」

我等待反對的回應,教訓的語氣,想讓我打消念頭的游說。可是這些都未發生。

「隨便你讀不讀醫。不管你選擇做哪一行,只要是你喜歡的,我都為你感到高興。」

(我心裡想著:他真是那樣回答嗎?不,不可能的!)

「真的嗎?」

「真的。家裡沒有一個人覺得你一定要當醫生。」

我好驚訝。目瞪口呆。電話聽筒從我手上滑落。我慢慢舒了一口氣,笑得合不攏嘴。我想抱住父親。

各位或許好奇:「後來怎麼樣了?情況如何?」我可以告訴大家:後來一切都很順利。幾乎都照著我在二十歲時自己寫的訃文發展。

我照例打對方付費的長途電話:我每週一定打給父母。(trojantry/unsplash)

活用好問題的練習

如果你今天必須寫自己的訃文,你希望怎樣述說你這個人和你的一生?(If you had to write your obituary today, what would you like it to say about you and your life?)

訃文通常是為留在世上的人所寫,幫助死者家屬和親友紀念他的一生。

訃文對活著的人或許還有另一層重要的意義。事先預擬訃文有助於規劃人生。它會把你最在乎的事物及你真正喜愛的東西,鮮明的呈現在你眼前。現在就提筆寫下自己的訃文,你做了什麼選擇及可以做哪些選擇,將一清二楚。

以上內容節錄自《好問題建立好關係》。

《好問題建立好關係》封面。(天下雜誌)

書名:《好問題建立好關係》

作者:安德魯.索柏

出版社:天下雜誌

相關文章:不放棄友誼?人工月月清? 9件事成長後或感後悔|自我管理

+13

【你也有職場故事想分享嗎?點此進入01撐場並發表你的故事吧!】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下載網址: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