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增記憶力、放空啟發創意 忙裏偷閒助提升工作效率|自我管理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比起加班,尋找讓腦袋發揮最佳狀況的方法更是處理無盡工作的最佳方法,特別是一些打工仔嫌棄的事情,如放空、午睡、小休,其實它們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秘訣,甚至還對身體健康有益。
想尋找「奉旨偷懶」的藉口,記得細閱這節錄自《健康, 從為什麼開始: BBC專家為你解答身體大小事》的文章!

放慢腳步,促進健康

忙裡偷閒對身心都有助益。

理學家羅伯特.萊文博士(Robert Levine)於1999年做了一項如今相當出名的研究,他分析31國各大城市的生活步調,量測人們行走速度,以及郵局職員透出郵票所需時間等等現象,發現東歐跟日本的生活步調最快,而冠心病比率也最高。英國心理學家理查,魏斯曼教授(Richard Wiseman)2006年重做這項實驗,僅量測人們的行走速度,發現比起1990年,生活步調加快了10%。

城市規模越大,生活步調就越快。我們如今的生活步調,比過在任何時候都來得快,曾經針對這個主題寫書的史蒂芬妮.布朗博士(Stephanie Brown)形容,這種快步調生活就像是一種癮頭,「人們無法自己,動作只會越來越快。」布朗說,「你逐漸需要花更多時間在電腦前,人們把手機放在枕邊睡覺,這樣就能在起床後立刻拿起手機,看看有啥新鮮事。你就是無法不這麼做,漸漸地這些行為會如同起床後先喝杯水,變成一種需要。」不過有些人發覺其中有點問題。「社會逐漸到達某個臨界點,」布朗說,「我希望之後會演變成:與人共進晚餐時,掏出手機會顯得不太禮貌。」

起床後立刻拿起手機,看看有什麼新鮮事,如同起床後先喝杯水,變成一種需要。(Doğukan Şahin/Unsplash)

布朗建議我們先邁出小步,克服想要加快生活步調的癮頭,也許可以從有天減少5分鐘檢視手機電子郵件通知開始,然後循序漸進。她說隨著社會文化轉變,電子裝置可能會內建限時功能,比方說蘋果已經宣布iOS12可讓使用者監控自己在裝置跟app上花了多少時間。

除了整體生活步調外,有些事情慢下來也不錯,比方說吃東西。一項針對將近六萬名日本人的研究顯示,那些吃東西很慢或「速度正常」的人,比起狼吞虎嚥的人,較不會過重。一般認為人體的回饋機制需要15到20分鐘才能讓我們知道吃飽了,因此吃慢一點,可以身體回饋機制比較有機會發揮作用。

那些吃東西很慢或「速度正常」的人,比起狼吞虎嚥的人,較不會過重。(Dan Gold/Unsplash)

工作少一點,成就多一點

休息一下或打個盹,並不會妨礙工作表現。

這邏輯聽起來很簡單:你的工作時間越長,就能完成更多工作。不過多項研究指出,我們的大腦其實有點像肌肉,用得越多就越疲倦,所以應該要在短時間內衝刺,再搭配大量的休息時間。

根據軟體公司Draugiem Group的研究指出,關於工作與休息的平衡,關鍵數字是52跟17:努力工作52分鐘,然後休息17分鐘。該公司透過生產力分析軟體DeskTime的數據,得出這樣的結論;採用這個模式工作的人,成就最高。

採用「努力工作52分鐘,然後休息17分」模式工作的人,成就最高。(Kuo-Chiao Lin/Unsplash)

那麼你在這「理所當然」的休息時間,應該要做什麼?當然是看小貓,小狗的可愛照片囉!日本廣島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學生在看過小貓,小狗的照片之後,比起看成年貓跟狗的照片,更能夠聚精會神,在尋找數字遊戲以及類似《外科手術》(Operation)之類需要靈敏度的遊戲,表現也比較好。這或許是因為可愛動物觸發了受測者天生的照護本能,使得他們能更為專注與警覺。

除了要更常休息,在白天閉目養神也有幫助,美國賓州大學研究發現,午餐時間打盹一小時的人,在回憶測試跟解數學題的表現,比起沒打盹的人來得優異;因為打噸讓大腦有機會充電。打盹的時間若是夠長,甚至可能有助於減重。義大利都靈大學的席摩娜.波(Simona Bo)針對1500多名中年人做為期六年的研究,發現過程中發胖的人,每天平均睡眠時間是6.3小時,而那些體重落於健康範圍的人,平均睡眠時間為7.2小時。

學生在看過小貓,小狗的照片之後,比起看成年貓跟狗的照片,更能夠聚精會神。(Florian Steffen/Unsplash)

無聊的好處

放空的腦袋才有創造力。

我們通常把無聊視為不速之客,欲除之而後快,不過研究顯示,讓自己覺得無聊也有好處。

「無聊是種頗受嫌感的情緒,不過它其實對我們好處多多。」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心理學講師珊蒂.曼恩博士(Sandi Mann)這麼說。曼恩的研究內容讓人無聊到不行,她最愛用的技倆是鼓勵受測者努力抄寫電話簿,或在腦中讀出每個電話號碼;在另一項實驗中,她鼓勵受測者思考兩個塑膠杯有多少種使用方式。結果那些在腦中讀出電話號碼、被實驗弄得最無聊的人,能夠想出最多點子,換句話說也就是最有創意。

「你若沒什麼東西可以刺激腦袋,腦袋會自己創造刺激。」曼恩說,「你的思緒會四處漫遊,做白日夢,這相當重要,因為這樣可使你把各種事物串聯起來,擺脫大腦老是愛說『那點子有夠荒唐的,絕對行不通!』的侷限。」

無聊反而會令腦袋自行製造刺激,喚起創意。(Joshua Newton/Unsplash)

然而無聊並不總是正向力量,比方說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容易覺得無聊的人,也較容易網絡成癮,或是「不當使用智慧型手機」。

我們對於無聊感的反應,似乎是決定它有益或有害的關鍵。 「無聊只是一個訊號,告訴我們該做些別的事了。」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神經科學家詹姆士,丹克持(James Danckert)解釋,「無聊本身沒有好壞,關鍵在於我們的反應是把它轉變成自毀行為,抑或刺激創意。」只要我們正確運用無聊,它可以激發創意、幫助我們釋放潛能的正向能量。

容易覺得無聊的人,也較容易網絡成癮。(VCG)
《健康, 從為什麼開始: BBC專家為你解答身體大小事》(紅樹林文化出版事業部)

以上內容摘自《健康, 從為什麼開始: BBC專家為你解答身體大小事》

作者:英國廣播公司/BBC知識國際中文版

出版社:紅樹林文化出版事業部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下載網址: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