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巧】管理不是主管獨有技能 人人學懂才能使企業有效運行
資訊與複雜性大爆發,不斷挑戰極限,有效與高效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而有效創造績效的能力就是管理。當代管理大師馬利克在《管理的本質》中歸納4大原則X5大任務X6大原則X7大工具,建立人人皆可學習的有效管理系統。
所有成功的企業全都遵循一個基本的策略模式:永遠走在變革之前!他們積極主動創造變革,而非像其他大多數人一樣、被動坐等事情發生。
管理亦即將知識轉化為成果與價值,也因此能夠帶來效能和結果的行動,尤其重要。
組織就像國家一樣,需要具憲法地位的規則才能發揮作用。然而,這些規則的重要性必須有所區別,因為他們分別遵循組織追求的目標。
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迷思是:管理工作必須由傑出、擁有特殊能力與特質的天賦異稟者擔任。這顯然是導致人們嚮往管理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這種迷思有害,阻礙了人們務實地了解管理—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更糟糕的是,阻礙了健全的訓練。沒錯,確有某些人具備了管理的特殊資質,甚至是管理的天賦稟性,然而大多數的我們,則必須要學習如何管理。
正確的管理組織方能可靠運作,人們也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和技能,帶來高績效與成功,在日益複雜的世界中足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視管理為專業
管理不僅是可以學習的,也是必須學習的。經理人不會自然而然地勝任該做的每件事,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在此,我不僅要區別管理和天職,也要區別管理和另一個同樣普及的觀點,也就是將管理視為次要或業餘性質的活動。
我們必須以學習其他專業(例如某種外語或某種運動)的方式來學習管理,管理並沒有比其他專業來得單純或容易,因此需要持續不斷地練習。不過管理也不比其他專業困難,任何人都不難勝任,甚至可以變得非常內行。有些人的管理天賦較高,但這並不代表管理不需要學習。此外,管理也需要訂定尺度與標準,就跟每種專業一樣,然而截至目前為止,管理領域尚未建立尺度與標準。
管理是一門專業,而非一份職業。管理不僅是一門專業,也是其他專業的一部分。有別於以往,幾乎現在每門專業都在組織中執行,或是仰賴組織。管理是使現代社會中的機構變得有效能的一門專業,也使得身在機構制度的每一個人做事有效能。
很少人在組織之外有所謂的效能問題。我們可以說,是組織創造了所謂的效能問題—如何從只是工作推進至展現績效,從努力推進至展現成果,從效率推進至展現效能。
社會的健康與教育水準取決於那些執行管理功能的人,儘管當中有不少人的稱謂不是「經理人」,而是督導、站長、主任、院長、所長等,但他們的工作其實包含相當程度的管理功能,類似企業裡的行銷經理、財務經理或工廠督導。因此,我們可以說,沒有一個社會領域能在非組織的情況下運作,沒有一個社會領域能在沒有管理下運作。
憲法思想
彼得.杜拉克是商業憲政理論的創始人,也是一位真正的商業和政治理論行家。他深諳即使是運作良好的企業管理,也必須建立在類似憲法的基礎上。
憲法思想的第一項原則是:組織的命運不應取決於個人。儘管每個組織過去均存在重要、影響力甚大的個人,未來也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個人。對於高階經理人的評價,不應該看他在職期間的成就,而是在他離開後,這個組織是否繼續成功?是否有持續的力量?抑或在這位高階經理人離開後,跟他有關的東西是否也隨之分崩離析?
憲法思想的第二項原則是:組織中包含高階經理人在內的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規範。正是這種相對於「人治」的「法治」原則闡釋了憲法思想:一個組織,不論其管理者多重要、有多大的影響力、能力多強、有多大的成就,都不應受限於管理者的武斷決策。
第三項原則:可說是對本書而言最重要的原則:對組織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單一的最佳表現,而是長期一貫地展現優秀、但普遍可達成的績效。在此一原則下,「持續改善」比「奮力達成驚人的成功」更重要。這包括整合連續性和變化、維持和更新、日常營運和創新、穩定和適應,以及有系統地除舊佈新,從而為更新、更美好的未來騰出空間。
隨著知識型社會的進步及日益增加的複雜度,管理將更形重要。經理人數目更多,工作也比目前的困難更多。在知識型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必須做好自我管理,也由於複雜度增加,將比以往任何型態的社會需要更多、更好的管理。
以上來容摘自《管理的本質》
文章原題為「所有人都該學!在變局中掌握高績效,管理是人人皆可學習的專業」
作者:佛瑞蒙德‧馬利克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