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工時】有工返就身心健康?一個用上十年進行的研究如此說…
「工作是頭禿之始,加班是萬惡之源」這大概是上班狗們的共識,誰不想每天平躺在空調房裡看劇打遊戲呢?不過,研究表明,適度的工作是有益於心理健康的。好消息是,想要獲得這些好處,不需要工作太多,一周只工作一天就足夠了。至於超過一天的工作時長也可以,但沒必要。
工作還能使人心理健康?
你可能覺得,相比於上班,天天在家等吃等死才是最舒適的生活。不過,許多調查都發現,人在失業的時候,心理狀態比較糟糕;而在找到工作之後,這個問題就會明顯消減。
除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工作對我們還有其他的積極影響。一來,工作一般都有對時間的要求,相比於無業者,上班族的生活更加規律;如果不是每天「打卡扮工」,我們可能也會過著不知晨昏、拖延度日的生活。同時,不管是工作帶來的薪水,還是勞動轉化為成果的成就感,都會增強人的自尊與自我認同。除此之外,工作也是我們與社會相連結的一個重要環節。別的不說,孤身漂在大城市的人,生病了甚至猝死了,可能也是發現你曠工的同事最先知道……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好處都是建立在薪水的基礎上。的確,這些心理健康的益處是工作本身就有的,還是由經濟收入所帶來的,仍然是學界的一個爭論點。但不論是爭論的哪一方,其實都指向了同一個結論:工作有益心理健康。
當然,這種益處是有條件,例如,長時間的工作就會損害身心健康。加班狗對此一定深有體會,超時工作帶來壓力和焦慮,讓你覺得精疲力竭,也剝削了個人休閒或者家庭歡聚的時光。因而,根據歐洲工作時間指令(European Working Time Directive),對於絕大部份的工作者,平均一周的工作時間不應當超過48小時。
反過來說,如果工作時間過短,我們還能得到這種心理上的好處嗎?有一些理論是讚同這種觀點的。他們認為,如果工作的時長比工作者自己想要的短,同樣會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不過,他們所依據的是工作者自己偏好的工作時間,並沒有客觀地定量出一個具體的數值。
那麼,想要從工作中獲得心理方面的益處,我們最少需要工作多少時間?是否存在一個最佳的工作時長,可以讓我們最大限度地得到這些好處呢?
要工作多久,才能得到好處?
針對這兩個問題,來自英國索爾福德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設計了一份問卷,需要參與者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生活滿意程度等作出評價,並提供就業狀況、工作時長之類的信息。這項研究從2009 年一直持續到2018 年,一共有超過7 萬名年齡在16 到64 歲之間的英國人參與。最近,研究者將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在控制了家庭收入、年齡、疾病、是否有小孩等因素之後,結果不出所料:只要有工作,人們落入“最糟糕的心理健康狀態”的風險就能降低30%。也就是說,工作的確有益心理健康。而且,只要我們工作了,就能得到這項好處;哪怕只是最低的工作時長。在這項研究中,是一周工作0~8小時足矣。
那麼,不同的工作時長,會不會對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響?工作多長時間,才能讓我們最大程度地得到這種好處呢?
從數據來看,在降低心理問題的風險上,不同工作時長所帶來的效果並沒有明顯區別。我們不會因為多工作幾天而有更好的心理狀態;同樣的,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現在一周五天、一天八小時的工作制度,就能提供最大程度的心理健康。如何最大限度地獲得這項好處,研究者並沒有得到最優解。
我能一周只工作一天嗎?
現在的這項研究,大概還不能用來說服老闆一周給你放上四天假。
實際上,研究是基於對未來的一種設想,隨著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工作由機器代替,許多人將面臨失業。我們怎麼應對失業的恐慌?
這項研究給出了一種觀點:既然工作可以使人心理健康,而且這種好處不會因為工作時間的增加而增加;那麼,將來與其讓一些人失業,不如所有人都工作得少一點。研究者據此提供了一些方案,例如一天少工作幾個小時、一周少工作幾天,或是增加年假的時間,甚至來一個長達兩個月的“大長假”。
真是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呢!
不過,研究者認為,這項調查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他們只評估了工作時長在短期內(大約12個月)產生的影響,而沒有考量長期的結果。另外,像一些不安全的、剋扣工資的、質量糟糕的工作,是否真的比失業更好?這些也需要在未來進一步探討。
而且,就像前面所說的,長時間的工作會損害身心健康。因而在此項研究中,他們只關注了每週工作不超過48小時的群體。算一算,你是不是也被排除在外了?
這種一周只工作一天的未來生活固然美好,但它至少得過個幾十年才能成真。對你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又是周一了,今天你能準時下班嗎?
參考來源:
[1] Kamerade D., Wang S., Burchell B., Balderson SU., Coutts A. A shorter working week for everyone: How much paid work is needed for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9, 6(18): 112353.
[2] Scheid TL., Wright ER. A handbook for the study of mental heal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本文來源於果壳網(微信公眾號:Guokr42),禁止二次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