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鬼故事】十年工作改變人生觀 前救護員:生不喜死不悲…
打工仔對於救護員這類救死扶傷的職業的了解往往離不開TVB電視劇及各類電影,但劇本卻甚少著墨救護員這類角色,最近的劇集《跳躍生死線》尚未播出,正好現作家、前救護員馬菲可填補這個空缺,親身分享救護員的點滴。
打工仔對救護員有什麼印象呢?永遠和救護車一起出現?意外場景第一時間搬運傷者到醫院?救護車上邊為傷者進行急救邊鼓勵他們不要放棄?
其實救護員一行有些頗為特別的術語,曾任職救護員十年的馬菲分享了其中四個。
1. 派工夫
正常情況下,救護員在上日班時,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於操場集隊,總隊目會負責點名,再由救護主任檢閱。如當天有特別的訓令或備忘,上司亦會宣讀。宣讀後總隊目也可能會因應情況指派同事處理一些日常工作,俗稱『派工夫』。
2. 去車
「去車」指處理緊急救護服務,也是救護員最主要的工作,馬菲指他們很多時候於早上還未集隊完畢就已經要應召外出工作了。
3. Check車
第一時間到達現埸、運送傷者到醫院皆是爭分奪秒的任務,要順利完成又怎少得了救護車的保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集隊後,救護員便會檢查當日獲派所屬用以執勤的救護車,俗稱「Check車」。其中司機負責檢查救護車的狀態是否適合行駛、有否損壞、油量是否足夠等;隨員和主管則會檢查車上的設備是否齊全,包括針藥、氧氣等,如有不足則需立即補充。
4. 埋數
Check車後,會有講堂時間,由總隊目安排講述一些救援設備的用法,講解救援技術和知識等,讓屬員溫故知新。再之後就會讓同事處理先前提到的一些局務,例如一些局內的用品提存結算,即俗稱的「埋數」。
「直至早上十一時或十一時半,救護員則可以陸續開始用膳。當然,若在處理上述事情的途中,只要鐘聲響起,還是需要立即去車的。直至下午,如無需去車,救護員可於局內稍息,例如於飯堂看電視、報紙,於操場或健身房做運動等。夜班安排也是大同小異,唯一不同是晚上若沒有工作在身,救護員可以開床假寐,以作休息。」
雖然馬菲已轉職作家,但他從事救護行業長達十年,提到香港人使用救護車的壞習慣還是記憶猶深。他認為:「香港人的確喜歡因小事就動輒叫救護車。最常見的不外乎傷風感冒、頭暈頭痛、痾嘔肚痛、擦損扭傷、流牙血鼻血等等。我不是說有以上情況者不應call白車,但很多時他們的不適狀況都很輕微。」
活着的價值
救護員接觸的不單止活人,還有死者,如此近距離接觸生死,無疑令馬菲對生死、以至生命的價值別有看法。一般人都會喜生厭死,但馬菲卻認為兩者不能就這樣簡單划分。他坦言不敢說已看破生死,但確比入行前看淡了一些,「特別是工作時,全程投入,沒有哀悼的餘裕。」
他自言過去覺得死亡很遠,但年紀漸長,身邊相繼有人死去,加上職業緣故,覺得死亡原來可以很近。他說:「記得一宗個案,一個八十多歲的婆婆在睡夢中笑着離逝,當時她的家人均十分激動,不停高呼『返嚟呀』,但我仍記得婆婆安詳的笑容,心想若有一天自己能這樣走的話真幸福。我下班後回去告知我媽,如果一天她也走得這樣安祥,我於願足矣,她也笑說那將是何等福氣。死,在那一剎變得不那麼悲哀。」
他又指,生有時也不那麼可喜。「我曾到老人院處理過一個案,一位90多歲的婆婆,中風癱瘓,身上插着氣喉、胃喉、尿喉三條喉管,婆婆又瞎又聾又啞,亦失去了右腳。這個情況已十多年,家人早已放棄了她,只願付錢給老人院照顧,不會來探望……那時我覺得她彷彿已經丟失了人的尊嚴,心底有點難過,這樣活下去,何其難過……」
在訪問的最後,他這樣總結生命的價值:「生存並非首要,活得精彩才是大道理。」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