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教育事業數碼化 培育學生創意思維

撰文:文耀倫
出版:更新:
當科技已普及至生活各個層面時,教育界的數碼轉型已是刻不容緩。(iStock)

教育數碼化並不是一個新鮮概念,知名國際教育家與數學家Seymour Papert早於上世紀末時曾預言,電腦於未來定必如鉛筆般普及。然而,30年後的今天,無論香港、亞太地區還是全球教育界仍在努力轉營時,在日常生活之中,科技其實已相當普及,學生的科技知識說不定還比老師豐富。如此狀況,實在給予不少教師壓力及挑戰,早前訪港、擁有22年教育經驗的Adobe亞太區高級教育倡導者Tim Kitchen,卻認為這才是教育者積極推行數碼教學的動力。

沒有人知道在10年、20年或是30年後,電腦將會被如何使用。我們所能預料的,是它將會無處不在,就如鉛筆在今天般普及。每個人都會時刻與它為伴。
Professor Seymour Papert

來自澳洲,擁有22年教學經驗的Tim,任稱現今職位前,曾於中小學及大專學院任教資訊科技、多媒體、網頁設計及音樂等科目,教學經驗豐富,而在他眼中,教育數碼化就是將強調考試、背誦與單向知識傳遞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成一個主張培育創意的多元發展模式的方法,「以往,只有具創意天分的人才能發揮創意,但在科技廣泛普及的今天,敢說,每個人皆有發揮創意的機會。Professor Seymour Papert的預言,或許仍需20年,甚或更多時間才能實現,但可以肯定,教育數碼化能培育學生的創意思維,助他們應對日後所面對的任何問題。」

Tim Kitchen指各個教育程度與各門學科皆可結合科技進行教學,以在提升教學效率時,亦能減輕教師工作壓力及培育學生的創意思維,一舉三得。(葉時璋攝)

回想智能產品初普及時,不少學校曾抗拒學生攜帶手機上課,生怕它們令學童分心,但Tim笑言,當科技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伸延,是人們聯繫世界的工具時,反是教師們應要調節自己的心態。「如遇上疑難,大家都習慣在Google尋找答案吧!今天應該沒人會認為,學童仍能在孤立的狀況下良好地學習的。我不認為教師這職業會被科技取代,不過教育者應明白,他們已不再是向學生提供知識的唯一渠道,所以他們應視自己為教育的倡導者(facilitator),職責在於引導學生建立溝通及合作技巧及成為解決問題者(problem solver),並鼓勵他們積極學習的責任感。」

他明言,於黑板前說個不停的教學方式早已過時,比起要求學生「聽教聽話」,教師應供更多空間予他們思考及發展。「學童需要的不僅是正確的知識,還有是將知識應用至生活及工作的技巧。教育與培訓不同,前者的意義在於啟發,後者則是學習現有的工作知識,然而,誰知道社會明天會創造出什麼新的職業呢?」

我們現在處身的已不是知識型社會,我們現正活在一個創意型社會中。
Tim Kitchen

Tim一再強調,教育數碼化是一個永不止息的進程,教學方法的好與壞,需視乎教師是否懂得靈活安排,「若以知識量作比較,互聯網絕對可取代教師的角色,但好的教師會懂得『因時施教』,了解學生何時需要聆聽,何時需要發表,從而制定學習方向及於適當時間授予相應知識。這是科技無法完全取代教師這職業的原因。」

當一個香港的教師並不容易,教學、行政、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統統皆為職責所在,如還得肩負教育數碼化的工作,負擔實在不輕。是次首度來港的Tim,雖表示不太清楚香港教育界的狀況,但他確信全球的教師所面對的狀況皆差不多,而適當地使用科技,反是可減輕他們的工作量,「例如,校方可善用視像教學,錄製短片供學生在家中收看,便可減省教師在課堂中重覆教學的時間,以選擇題形式設計功課及測驗,亦可減省老師批改的程序。」

要一個在傳統學院培訓出的教師,重新學習數碼教學,困難嗎?「在使用一些較複習的軟件時,確是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掌握,但其實市面上很多軟件就連小學生都懂得使用,門檻實在不是這麼高。例如用於講述故事及報告的Adobe Voice,曾有修讀經濟碩士的學生用它取得優異成績,但亦有一位僅5歲的小孩學懂用它來製作故事;又如Adobe Clip、Adobe Post及Photoshop Fix等免費軟件,現皆已推出對應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大家只需幾下觸控已可操作,善用這些多媒體渠道,便可輕易推行數碼教育。」他亦介紹一個名為Adobe Education Exchange的教育平台,鼓勵教育工作者在此分享及取得更多數碼教學的資訊,「這是一個擁有21.8萬位來自全球的教師所參與的平台,大家可在此分享教育意見及取得更多與業界相關的資訊,加速數碼轉型的速度。」

Tim現今已非擔任教師的工作,但仍確信教育事業對社會發展是極為重要,而教師的專業性亦絕對有著價值,「教育,就是準備迎接世界的未來,亦是讓人心智變得更完整的途徑。無論是來自香港、新加坡、澳洲還是全世界的教師,我相信大家所做的,都是以給予學生更好的成長環境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