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飲多杯咖啡非罪過吧!加了人工 使幾多儲幾多可「這樣計」
月初拿到薪水,你會怎麼花?你是每個月及時享樂、把錢花光的「月光族」,還是信奉少花錢、多存錢原則的「FIRE族」(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指經濟獨立、提早退休)?
這2種消費傾向形成一道金錢價值觀的光譜,許多人在這當中游移擺盪。從享樂族的觀點來說,錢似乎永遠都不夠花。《投資自己》表示,在網絡社群平台興起的現代,挑選自己好的一面對外發佈、暗自較勁誰過得更好,已經讓「成功」、「富有」、「幸福」的標準堆疊得更高。
相關文章:理財|貧窮不是沒原因!7個習慣易讓人變窮 最慘是你每月仍在犯
由儉入奢太過,錢留不住,過度節儉日子也不快樂
《讓幸福流進來的賺錢框架》提到,有一位得到200萬美元(約港幣1600萬元)彩票的得主,因為「想創造難忘回憶」,換了房子、帶家人度假;為了面子,準備的禮物都非常奢華,結果在2年內就把錢花光。
就連19世紀曾被稱為「世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的美國企業家康納留斯.范德比爾(Cornelius Vanderbilt),靠着經營航運和鐵路運輸致富,畢生累積上億美元資產,相當於2022年幣值的28.85億美元(約港幣226億元)。然而,除了兒子以外,家族之中再也沒有人躋身美國富豪榜。
《持續買進》作者尼克.馬朱利(Nick Maggiulli)指出,原因在於生活方式的高度膨脹:家族收入增加後,生活方式也跟着越來越奢侈;例如在馬背上進餐、住在紐約最奢華的豪宅,種種行徑,導致范德比爾家族沒落。
光譜的另一端會傾向把賺到的錢存下來、盡可能減少花費。比方說騎腳踏車上下班而不買車、搬到郊區居住,更極端一點的,可能自己栽培作物、住在露營車裏、多年不購物等。
經濟能力本該用來改善生活,但別過度消費延後退休年限
《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作者史考特.瑞肯斯(Scott Rieckens)說服妻子讓渡租賃的BMW車款,告訴她不應該為了享受奢侈品而延後退休時間;儘管妻子同意他的說法,也照他說的做,但在轉讓合約後的幾個月裏,她還是不開心。馬朱利表示,如果只是一直工作,卻沒有讓自己享受到辛勤勞動的果實,讓自己的生活環境變得更舒適,工作又有甚麼意義?
要怎麼花錢才合理?把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真的不好嗎?說到底,這真的有標準答案嗎?
馬朱利並不認為犒賞自己吃大餐、住更好的房子是一種罪惡,相反地,他認為有限度的提升生活品質,會讓自己感到非常愉快。比如你獲得加薪,可能會想要提高每個月的置裝費、伙食費,這些承擔得起的「膨脹」無傷大雅;但是,如果你花掉加薪額度的50%以上,就要注意了。因為這代表你退休後的支出也會跟着增加,要存下來的退休金變多,也就會讓你延後退休的時間。
馬朱利認為,當收入達到年支出額的25倍時就可以退休,假設A稅後年所得為10萬美元,每年花費和儲蓄各佔50%,則A需要125萬美元才能退休(10X0.5X25),若投資的實質報酬率為4%,A工作18年即可退休。
假設年薪增加到20萬美元,維持原本的50%儲蓄率,等於支出和儲蓄各10萬美元,支出比原先多了5萬美元。支出增加,代表生活方式改變,要維持提升的生活水準,退休所需金額也增加。A要能退休,等於要有250萬美元的儲蓄(10萬X25),需要工作更多年來彌補缺口;如果要按照原訂時程退休,儲蓄的比例必須大於原本的50%。
因此,當收入發生變化,支出和儲蓄也應該適當調整,馬朱利建議,若能把加薪額的一半以上存起來,剩下的用來提升生活品質也無妨。
相關文章:財務自由|35歲已賺夠退休 心中仍有遺憾?5件事他稱應更早戒掉
衝動購物未必能帶來幸福,定期「財務排毒」避免過度消費
一定程度的生活方式膨脹,會讓自己感到愉快,《快樂錢》表示,把錢花在讓事情簡化或免除不喜歡做的事,會讓快樂感大幅增加。比方說,通勤被視為上班族的痛苦來源之一,有些人會認為,如果可以賺到更多錢,通勤時間長一點也無妨,但書裏提到,通勤時間較長的人,其實對生活較不滿意。
如果你因為通勤時長而感到不愉快,可以選擇多花一點預算,搬到離公司更近的地方,如果是因為路上交通常把自己惹毛,或許可以改為搭公車或捷運,避免自己和其他駕駛人發生衝突。
另外一個常見的情境是日常消費。前面提到,隨着收入增加,許多人會不自覺買更多的衣服、鞋子等,或是提高消費的客單價,享受生活,但這些多餘的花費,也可能是受到外在環境影響。例如社群平台追蹤的設計師或品牌推出新商品、親朋好友揪團參加團購,我們很容易在欠缺考慮的狀況下亂買東西、增加支出,反而降低生活品質。
《金錢性格》作者梅麗莎.布朗恩(Melissa Browne)提到,這些支出是受到外在強力影響,而非自己主導的消費,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財務狀況。因此,她每年會進行2次、每次30天的 財務排毒,這段時間她會取消追蹤或訂閱任何引誘自己花費的人事物,也不會買任何新東西,重新掌握自己的金錢環境。
重大支出須考量機會成本,與未來生活穩定性
前面討論日常的小額花費,那如果遇到需支出更多的重大花費,例如買樓、買車,該怎麼思考?
以買樓來說,《金錢的才能》、《投資自己》、《金錢法則》的共同建議,這個決定會牽涉到個人的價值判斷,不要讓社會價值觀左右你的選擇。即使你有能力購買,也不一定非買不可;因為房屋需要金錢和時間維護,還有數十年的貸款、稅金,如果生活的現狀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想創業、旅行、換工作等,就不適合買房。也就是說,要考慮你的機會成本,才不會因為買房,而減損你的生活品質。
如果要買房,除了計算首期、負擔房貸等金錢成本的問題以外,《金錢法則》提到,還要考量你是否會在這裏長期居住至少5~10年;你在短期內是否會面臨任何重大人生改變?書中提到,唯一會真正造成損失的,只有不得不賣的情況,若金額負擔不起、不確定是否能長期居住,且還沒有穩定的私人和職業生活,《持續買進》建議租屋即可。
那買車呢?《沒錢更要買套好西裝》作者午堂登紀雄分享,他當時在月薪實拿7萬日元(約港幣3千5百元)的情況下,貸款買了90萬日元的車,只因為自己想要而購買;買車之後,隨之而來的停車、加油、保險,甚至是牌照稅等費用,讓他存不了錢。
他建議思考「把有限的金錢分配到對自己重要的事物」,以及「這項開銷可以得到甚麼回饋」 ;以長遠規劃為思考基礎,才不會因立即可得的方便而得不償失。無論你的重大支出事項是甚麼,先思考目的是否是個人需要,再自問未來5~10年的規畫是否穩定、有無重大改變,最後再考慮是否可負擔所有費用,才能在有限收入的情況下,為自己打算。
相關文章:財務自由|初入職場 一事比買股票更重要 即睇20至50歲理財方向
Q:我可以每天多花200元,享受小確幸嗎?
假如每天一杯咖啡、甜點,能帶給你快樂和滿足,適時消費也沒關係;要避免的,是出自於習慣的無意識消費,像是自己泡咖啡也可以但習慣買。盲目消費則是指4種受到刺激而花錢的情況:
1. 發現特價或折扣,而購買計劃以外的東西;
2. 互相比較、競爭的心態;
3. 依賴信用卡而支付過高卡債;
4. 在焦慮等情緒下的衝動消費
【延伸閱讀,更多打工仔理財建議】
理財|父母要退休 好應讓他們歎世界 6大財務建議子女應早準備
財務自由|憂退休即陷財困?30歲為翻身最佳時機 更要避犯6大錯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