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年輕人投票意欲低敲響民主警號 專家:與突尼斯有共通點
美國大選進入最後直路,年輕選民的投票取向備受關注。雖然美國千禧世代在年初兩黨初選積極發聲,登記選民人數在社交媒體帶動下創新高,但分析家相信當中很大比例不會在大選正式投票中履行選民責任,而這對選舉民主來說並非好消息。
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耶克斯(Sarah Yerkes)指出,新興民主國家突尼斯新生代參與政治心態變化對美國或有啟示。突尼斯年輕人在2011年推動茉莉花革命,但2014年突尼斯舉行實現民主轉型後第一次國會選選,卻有近八成年輕選民抵制投票,他們寧願上街示威和參加社運組織,原因是不信任傳統政黨。
今屆美國初選期間,千禧世代(泛指18至34歲年齡層)對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所提出的對抗貧富不均、反華爾街與財團,以及公立大學學費全免等政綱最為有感,使得希拉里陷入苦戰。據統計,桑德斯在初選獲得逾200萬年輕人的選票,高於希拉里和其他共和黨候選人所得的年輕選票總和。隨着桑德斯落敗出局,許多年輕人不願投票。今年3月有民調顯示,只有32%年輕人認為自己有能力影響選舉,近三分之一的桑德斯支持者表示他們不會白票。
長久以來,美國年輕人投票率一向偏低。2008年,美國千禧世代投票人數創新高,但投票率亦只徘徊在五成左右。相比之下,「嬰兒潮世代」(二戰後至1960年代出生)投票率近七成,36至51歲年齡層選民皂投票率亦超過六成。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統計,現時美國有資格投票人士中31%為千禧世代,首次與嬰兒潮世代看齊,但與2008年的奧巴馬相比,希拉里與特朗普均缺乏吸引年輕人的魅力,有觀察家因而預期,年輕人投票率可能跌回2008年以前的水平。
中東問題專家耶克斯指出,美國年輕人不熱衷投票這種現象,與突尼斯有共通點。2011年突尼斯爆發茉莉花革命,導火線是26歲小販阿齊齊(Mohamed Bouazizi)自焚,以死抗議當局沒收他的攤檔。事件觸發全國示威,開啟民主變革之路。然而,2014年突尼斯首次舉行民主選舉,竟有八成年齡介乎18至25歲的年輕選民抵制投票,令人感到意外。
耶克斯認為,2014年突尼斯選舉與今屆美國選很相似,年輕選民面對着相同問題:兩名候選人都屬於「老派」,一人是資深政客,另一人承諾改變社會現況,但他們的政綱均沒有包含年輕人關注的政策。
美國千禧世代與突尼斯年輕人一樣善用社交網絡發表意見,以及與朋友討論政治。耶克斯分析,兩國年輕人並非政治冷感,但他們有感投票無法改變社會,所以採取非傳統的政治參與方式去表達意見,例如上街示威和參加社運組織。那些由年輕人發起的政治組織關注青年議題,對年輕人來說更加「貼地」。
耶克斯認為,年輕人投票意欲低對民主發出警號。第一,若政客知道年輕人投票率低,他們推動政策時,不會以年輕人利益為優先考慮;第二,當大比例的人口對選舉袖手旁觀,會動搖民主的根基;第三,投票本身有增加公民參與度的潛力,年輕人不投票,會損害這種良性政治參與循環;第四,投票是一種習慣行為,投票的人傾向繼續投票,那些不投票的人則不會這樣做。
(布魯金斯研究所/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