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8年外交 奧巴馬毀譽參半 和平獎得主表現未盡人意
7年多前,奧巴馬從小布殊手上接過總統寶座,當年兩場反恐戰役令美國虛耗不少,又碰上金融海嘯,美國陷入自冷戰後內外交困的嚴峻時期。以「改變」(Change)口號上台的奧巴馬,提出大改小布殊的窮兵黷武政策,主張國際對話和合作,令國際社會對他期待殷切,他還因此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回顧奧巴馬任內,雖然確也有一些值得表揚的外交努力,也世界並未見得更為和平,反而中東戰亂惡化,奧巴馬的反恐措施也惹來爭議。今時今日回看,到底奧巴馬應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2009年,剛上任不足一年的奧巴馬,意外地接獲通知奪得諾貝爾和平獎,令不少專家「跌破眼鏡」之餘,一些評論也認為委員會肯定搞錯了,因為奧巴馬根本沒做了什麼值得獲獎的事情。奧巴馬當時也感意外,「我不覺得自己應該獲獎…;因此,不會視它為個人成就。」
當年該委員會頒獎予奧巴馬的目的,旨在表揚及希望他繼續「加強國際外交和人與人間的合作」,以及作為一位大國領袖,會強調聯合國及國際機構的角色,而不是再「玩弄霸權」。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前秘書長倫德斯塔德(Geir Lundestad)當年解釋評選決定時說,頒獎原因是「奧巴馬強調國際合作、限武及無核化的理念,已對國際關係帶來巨大影響。」
奧巴馬任內促成了伊朗核協議,又與古巴歷史破冰,結束長達半世紀的敵對關係。不過當伊朗同意限制核技術開發之際,朝鮮卻連番舉行核試,製造核武的能力一步步提升,為地區帶來不穩之餘,也為奧巴馬的「無核化」目標蒙上陰霾。美國與俄羅斯的核裁軍協議,亦隨着兩國交惡而出現變數。
另外,很多人亦對奧巴馬任內多項政策感失望,其中一項最惹人咎病的,就是濫用無人機轟炸。多年來,美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門等多國發動所謂針對恐怖主義疑犯的無人機空襲,造成大量無辜平民死傷。為避免美軍捲入大規模地面衝突,自奧巴馬擔任總統以來,美軍更是大幅增加在海外的無人機空襲行動。據民間調查報告,奧巴馬任內美國對巴基斯坦、也門和索馬里的無人機轟炸次數是其前任的近9倍。據《華盛頓郵報》去年4月一篇報道,自九一一襲擊後,美國在巴基斯坦和也門進行了數以百次計的無人機襲擊,保守估計造成423至962名平民死亡。
關塔那摩監獄問題,也遲遲未解決。早在上任之初,奧巴馬就提出了要關閉這個鬧出反恐虐囚醜聞的監獄,但在國會阻力下,遲遲未能解決囚犯轉移問題,至今關塔那摩監獄仍未真正關閉。同時,奧巴馬政府任內的監聽風暴,也令外界質疑他有否決心一改小布殊政府為反恐不惜侵犯國民私隱和大規模監控國民通訊的劣行。作為揭露黑幕主角的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迄今仍在俄國過着流亡生涯,難望獲得奧巴馬在任內特赦。
除了反恐政策遭質疑換湯不換藥,奧巴馬在中東問題上也廣受抨擊。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期間,雖然奧巴馬沒有大力軍事介入利比亞局勢,但卻極力支持歐洲盟友採取空襲等軍事行動,推翻卡扎菲政權,不理後果,結果令利比亞陷入內戰,成為極端恐怖分子的溫床。類似的情況,同樣發生在敘利亞身上。敘國自2011年起受戰火蹂躪,導致逾40萬多人死,百萬難民逃難,引發歐洲難民危機,北部城市阿勒頗更成敘軍空襲反對派的對象。ISIS崛起及敘利亞陷入內戰,奧巴馬的中東政策難辭其咎。
敘利亞 2011年爆發反巴沙爾運動後,美國大力支持反對派,希望敘利亞出現政權更替,踢走伊朗在區內的一個重要盟友,加上沙特等國也各懷鬼胎,結果令到敘利亞陷入一場代理人戰爭當中,生靈塗炭。奧巴馬政府既想趁阿拉伯之春亂局中實現其戰略目的,但同時又不想美軍再度大力介入中東,結果令中東出現權力真空狀態,造就了ISIS崛起。
去年9月,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前秘書長倫德斯塔德在新發表的回憶錄中指出,當年委員會決定頒獎予奧巴馬是為了鼓勵他,但他未達預期,對世界影響不大,因此感到有點遺憾。他形容,「許多奧巴馬支持者相信他獲獎是一個錯誤,而委員會也沒有達到它預期的目標」。
委員會7年後對頒獎意見不一
曾任挪威首相的亞格蘭德(Thorbjørn Jagland)2009年元旦起加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隨即就任主席一職,親手頒和平獎多奧巴馬。與委員會前秘書長倫德斯塔德不同,他接受《香港01》記者電郵訪問時強調,對奧巴馬的獲獎未言後悔,又讚揚他的貢獻。他強調,「當時許多人提倡採取軍事行動,炸毀伊朗的核設施,但大家都知道,倘若中東地區再度開戰,核武政擊帶來的破壞無法估量,奧巴馬為避免局勢發展至戰爭層面,嘗試透過談判方式處理」。最終在2015年與伊朗達成歷史性核協議,伊朗同意被巡查範圍擴大至軍事設施,換取西方撤銷經濟制裁及放寬武器禁運。
亞格蘭德認為,單是這份核協議已「足以令奧巴馬獲獎」。他進一步解釋,「和平獎不是頒給將來可能作出貢獻的人,而是已經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人,奧巴馬在任期初已展開與伊朗及俄羅斯的談判」,故值得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