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美國夢!美國中產萎縮的困境
52歲的諾倫(Wendell Nolen),曾經是底特律一間汽車輪軸工廠的工人,賺取時薪28美元的工資。但在2008年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公司單方面宣布將工人時薪由28美元大幅降到18美元,觸發了持續三個月的工潮。工潮過後諾倫沒有接受減薪,反而乾脆選擇離職。當時諾倫並不知道,其實他怎選擇結果也差不多,因為公司在不足一年後將大部分工廠遷移到墨西哥。
8年後的今天,諾倫在底特律一間製鋼廠工作,時薪只有17美金,比8年前下跌約四成。薪金減少、就業困難,諾倫的遭遇,正是美國社會中產沒落的一個典型故事。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中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的中產階級正在萎縮。皮尤研究中心研究了229個美國都會區,發現203個都出現中產人數下跌的情況。研究指出,有接近兩成半的都會區,出現「中產成年人口不過半」的情況,這包括了紐約、洛杉磯、休斯敦。相比下,2000年時出現這種情況的都會區不足一成。
「美國中產萎縮已是無處不在的現象。」今次研究的主要負責人科嚇哈(Rakesh Kochhar)坦言,「這情況加劇了收入的兩極化」。今次研究顯示,160個都會區出現低收入人口比例上升,高收人人口比例在177個都會區亦出現上升。
入息全面下跌
皮尤研究中心今次的分析報告,針對了美國有完整官方資料可查的229個都會區(涵蓋了美國總人口76%),研究美國中產階級自2000到2014年來的變化。報告將美國高收入階級界定為家庭收入水平是全國中位數200%以上的群體,中產階級為66%至200%,低收入階級為66%以下。在2014年,一個年收入介乎4.2萬至12.5萬美元的三人家庭就被視為中產家庭。
美國中產所佔的總人口比例,已由1971年的61%,下跌至2015年的50%。皮尤研究還發現,在過去十多年間,美國人的入息中位數也出現下跌,當中俄亥俄州春田市(Springfield)的問題最嚴重,入息中位數在短短15年間下跌了27%。
研究顯示,在1999至2014年間,家庭收入中位數有所增加的都會區,只有39個。美國中產階層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由1999年的77,898美元,下跌6%至2014年的72,919美元。低收入家庭入息亦由26,373美元下跌至23,811美元。高收入家庭同樣無法倖免,入息由186,424美元下跌至173,207美元。
中產向下流動
「有車有樓、有妻子有小狗」曾經是不少人的「美國夢」,而在幾十年前,大部分美國人都能晉身中產,成為能實現美國夢的一分子。但踏入21世紀,特別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少中產都如同諾倫般面對薪金減少甚至無法找到工作,「下流」成為低收入階層。
雖然大部分都會區都出現中產萎縮的情況,但是下跌的原因卻可以很不同。以德州的米德蘭市(Midland)為例,中產人數下跌,原因是整體收入上升。受到頁岩氣油革命影響,米德蘭市在2014年的失業率是全美最低(2.3%)。雖然中產人口由53%下跌至43%,但高收入人口比例則由18%上升至37%,低收入的也由28%下跌至21%。
但米德蘭市是幸運的特例,北卡羅來納州的戈爾茲伯勒市(Goldsboro)才屬常態。作為鐵路交匯處及空軍基地所在地,在2000年,六成的戈爾茲伯勒市成人屬於中產階級,但在2014,只有48%的人為中產,而低收入人口就由27%上升到41%。戈爾茲伯勒市見證着大批中產下流到低收入階層。
鐵鏽帶的困境
即使中產人數多也不代表沒有問題。位於威斯康星州簡斯維爾 ——畢洛伊特(Janesville-Beloit)地區,2014年有65%人是中產階級,與2000年大致一樣。但在2008年,簡斯維爾通用汽車裝配廠(Janesville Assembly Plan)關閉,當地損失了49%製造業工作。在亮麗的中產人口比例數據背後,真正的故事是有不少曾經的高收入人士,在2008年後下流到中產階級,高收入人口由17.8%下跌至15.4%。
在110個經濟地位惡化的都會區中,問題最嚴重的都是工業城市。當中俄亥俄州春田市、諾倫所在的底特律-沃倫-迪爾伯恩地區(Detroit-Warren-Dearborn),都位於所謂的美國工業「鐵鏽帶」(rust belt)。這些工業都市在70年代開始已經面臨工業外移等困境,而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對鐵鏽帶的中產階層帶來致命的一擊。
正是這一背景,令共和黨特朗普和民主黨桑德斯的聲勢浩大。作為落難中產的諾倫就認為,「美國工作減少是因為那些自由貿易什麼的,他們正在把美國賣走」。當特朗普叫喊着「美國夢已死」、「我要令美國重新偉大」時,確實說出了這群落難中產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