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影像】負40度俄羅斯極地成長 馴鹿的真實生活

【國際影像】負40度俄羅斯極地成長 馴鹿的真實生活
撰文:徐尉晉
出版:更新:

在俄羅斯北極圈,距離莫斯科約2,000公里的涅涅茨自治區(Nenets Autonomous District)內,牧民飼養馴鹿已有數百年曆史。鹿肉、鹿角及皮草,一直是當地牧民主要的收入來源。不過,由於政府發放給牧民的屠宰鹿肉補助,將於明年起削減,或會大幅影響牧民收入。每年冬季,當地氣温會低至零下40°C低温。牧民把馴鹿放在露天的凍原上圈養,然後選擇羸弱的馴鹿屠宰。他們表示,屠宰有助控制區內馴鹿的數量,維持凍原的生態環境。而且每送一公斤鹿肉送到屠房,農場便會得到當地政府約130盧布(約$2.08美元)的補助。由於自治區98%收入來源來自石油,隨着油價下跌,售賣鹿肉的補助計劃,將於明年起削減四成,嚴重影響牧民生計。路透社攝影師Sergei Karpukhin深入極地,用鏡頭紀錄低馴鹿牧民的生活。攝影: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撰文:徐尉晉

在俄國涅涅茨自治區(Nenets Autonomous District)內的Krasnoye地區,牧民於11月28日在飼養馴鹿的圍欄中為鹿分類。在俄國北極圈中,飼養馴鹿已有數百年曆史。(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在俄國涅涅茨自治區(Nenets Autonomous District)內的Krasnoye地區,牧民於11月28日在飼養馴鹿的圍欄中為鹿分類。在俄國北極圈中,飼養馴鹿已有數百年曆史。(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11月27日,牧民駕駛鹿車在橫過涅涅茨自治區的凍原途中休息。當地牧民以販賣鹿肉、皮草及鹿角維生。(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涅涅茨自治區凍原上,一個牧民搭建的帳幕。牧民稱,控制馴鹿有助維持凍原的生態環境。(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牧民在日出之時,涅涅茨自治區凍原上,被當地人視為聖地的土地上。(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牧民在涅涅茨自治區飼養馴鹿的圍欄中為鹿分類。他們會挑選羸弱的馴鹿屠宰,當地牧民稱他們每年宰殺的馴鹿數目都會不同,儘量把馴鹿數目維持在15,000至17,000只。(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涅涅茨自治區飼養馴鹿圍欄中的大批馴鹿。(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一位牧民在工作時吸煙。牧民表示,今年會比往年屠宰多3000只馴鹿。(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農場工人利用鹽巴保存馴鹿的皮毛,這些皮毛會出口至芬蘭等地。(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農場工人正在屠宰馴鹿。農場每送一公斤鹿肉送到屠房,便會得到當地政府補助約130盧布(約$2.08美元)。不過,由於涅涅茨自治區98%收入來自石油,隨着油價下跌,補助計劃將於明年起大幅削減四成。(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飼養馴鹿的牧民在營內進食。(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在涅涅茨自治區,牧民在圍欄中把鹿角割下。這些鹿角價值高昂,不少是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現場被割下的大量馴鹿鹿角。(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牧民在涅涅茨自治區的凍原放養馴鹿,在冬季,當地氣温會低至零下40°C。(Sergei Karpukhin/路透社)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