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圖輯】坪輋「新傳統」 舞火龍探訪老人院

【中秋圖輯】坪輋「新傳統」 舞火龍探訪老人院
撰文:徐尉晉
出版:更新:

中秋將至,大坑舞火龍是傳統應節活動。把火龍帶到新界東北坪輋,又會是怎樣的呢?「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導賞中心去年中秋已辦過一次舞火龍活動,今年一眾村民、義工決定創造「新傳統」,繼續辦舞火龍引起公眾對新界東北的關注。在正式舞火龍前的周末,一眾村民和義工先到坪輋的老人院表演。掛滿燈泡的火龍舞進老人院時,龍頭隨「龍珠」左右移動,龍身也跟着擺動,老人家頻說:「有龍看啊。」大家都滿面笑容。簡單的舞火龍活動讓公眾記得新界東北,也連結了新界的村民。攝影:曾梓洋

義工用單車運載火龍的龍頭到坪輋的老人院。「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導賞中心去年中秋已辦過一次舞火龍活動,今年一眾村民、義工決定創造「新傳統」,繼續辦舞火龍引起公眾對新界東北的關注。(曾梓洋攝)
義工用單車運載火龍的龍頭到坪輋的老人院。「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導賞中心去年中秋已辦過一次舞火龍活動,今年一眾村民、義工決定創造「新傳統」,繼續辦舞火龍引起公眾對新界東北的關注。(曾梓洋攝)
舞火龍前,龍頭要用紅紙包好並作祈福儀式,待吉時才把紅紙拆開,正式開始舞火龍。(曾梓洋攝)
在正式舞火龍前的周末,一眾村民和義工先到老人院表演。圖中的黃生住過薄扶林村,懂得扎火龍,義工都要向他求教。(曾梓洋攝)
義工拿著由碌柚和樹枝組成的「龍珠」,帶領著火龍隊步往老人院。(曾梓洋攝)
過去村民也和不同義工辦過各種活動,引起大眾關注坪輋發展。如辦導賞團、與「空城計劃」辦展演等,更多次連結村民和義工到議會場地外抗爭,政府終在2013年將坪輋暫時剔出東北發展,暫時脱離發展危機。(曾梓洋攝)
當天除核心義工和村民外,更有社工學生、偶爾會來幫忙的義工,以至「義遊」計劃的外國人,總共20多人。一個活動,成功連結了不同的人。(曾梓洋攝)
火龍的尾巴由樹葉組成。(曾梓洋攝)
到了老人院,他們的鑼鼓聲變得似模似樣,掛滿燈泡的火龍舞進關了燈的活動室,龍頭隨「龍珠」左右移動,龍身也跟着擺動,火龍正式舞動起來。(曾梓洋攝)
老人家頻說:「有龍看啊。」齊齊欣賞應節的舞火龍。(曾梓洋攝)
「歸屬感高了。」去年也有參與舞火龍的義工千千說。「有義工本身不是很熟悉坪輋,參加舞火龍後變得很喜歡。」(曾梓洋攝)
舞火龍活動有不少準備工夫,如扎龍、清除小路的雜草、在小路旁鋪設木板讓觀眾行走,每部分都有義工參與。(曾梓洋攝)
今年有「義遊」計劃的外國和本地人一起幫忙,有份扎龍的阿咕卻謙稱:「都是黃生扎的。」黃生卻謙稱:「沒有說誰扎的,人人都有份,個個都有幫手。」(曾梓洋攝)
幫忙準備的人以外,阿咕也想讓多些外間的人參與。「所以我們的活動分了三天,迎月會去壁畫村掛燈籠,喝喝東西聊聊天,中秋當日舞火龍,追月會有音樂會。」她指,中秋是大節日,辦活動是希望令更多人知道,「香港邊界地方也有很多東西看。」(曾梓洋攝)
(曾梓洋攝)
除了吸引其他人關注新界東北,舞火龍本身也連結到村民。最初提議辦舞火龍的是村民黃先生,他從前住在薄扶林村,已搬來坪輋20多年。「入到來新界,便再玩吧,那些村民見我玩便又玩玩,幾高興的。」他說。(曾梓洋攝)
火龍被放置在「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的導賞中心內,待中秋來臨時,義工會再在村內出動舞火龍。(曾梓洋攝)
(曾梓洋攝)
舞火龍聚集了一班關心新界東北的年青人,也連結到老一輩的村民。(曾梓洋攝)(曾梓洋攝)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