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影像】讓海底沙漠變綠洲 牙買加重建水底珊瑚礁

【國際影像】讓海底沙漠變綠洲 牙買加重建水底珊瑚礁
撰文:蘇煒然
出版:更新:

牙買加被清澈美麗的碧綠海水包圍,但潛藏在水下面卻是破壞後的痕跡。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連串的天災人禍令牙買加失去了85%的珊瑚礁,魚類數目暴跌,海底只有沙和石,幾乎沒有生物,像是水中的沙漠。但有一處細小的區域,珊瑚依附着繩子生長,石隙之間有幾條小魚穿梭;這是人工的珊瑚養殖場,此外亦劃出保護區,禁止非法捕魚,當地團體希望海底可以恢復生機,希望有朝一日水底的景色可以及得上水面的美麗。攝影:美聯社圖片編輯:蘇煒然

2月12日,牙買加奧喬里奧斯(Ocho Rios),白河魚類保護區(White River Fish Sanctuary)的督導員在禁捕區巡邏。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連串的天災人禍令牙買加失去了85%的珊瑚礁,魚類數目暴跌;經過人為介入保護,一度消失的珊瑚和魚類現在開始重新出現。(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2日,牙買加奧喬里奧斯(Ocho Rios),白河魚類保護區(White River Fish Sanctuary)的督導員在禁捕區巡邏。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連串的天災人禍令牙買加失去了85%的珊瑚礁,魚類數目暴跌;經過人為介入保護,一度消失的珊瑚和魚類現在開始重新出現。(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2日,白河海洋協會主席Belinda Morrow(左)與牙買加環境基金會(Environmental Foundation of Jamaica)幹事Charmaine Webber坐在搖擺的小船上,而潛水員Raymond Bailey則落水種植珊瑚。(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2日,Belinda Morrow透過一個透明膠底的箱子,觀看水底情況。(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1日,潛水員Everton Simpson手持一片養殖場培養的鹿角珊瑚,準備種植到白河魚類保護區。(David J. Phillip/美聯社)
2月12日,潛水員Lenford DaCosta在珊瑚養殖場裏,照顧珊瑚。(David J. Phillip/美聯社)
2月12日,潛水員Lenford DaCosta在珊瑚養殖場裏,照顧珊瑚。(David J. Phillip/美聯社)
2月14日,Harold Bloomfield經過了整天的水底工作後,黃昏時間在河邊衝身。(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5日,牙買加奧拉卡貝薩(Oracabessa),居民在黃昏時間齊集在理髮店裏。(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2日,白河魚類保護區的督導員兼潛水員Everton Simpson駕船出海巡邏,制止非法捕魚。(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5日,Nicholas Bingham帶同魚叉,在夜裏落海捕魚。魚叉捕魚在當地已被禁止,但Bingham說沒有其他工作可以選擇,只能挺而走險非法捕魚。(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4日,Ian Dawson曾是漁民,現為白河魚類保護區的督導員和潛水員,他在工餘時間在保護區外用魚叉捕魚。「我以前靠捕魚維生,現在開始養魚,在保護區內養魚」Ian Dawson說。(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2日,Morris Gause(左),Nigel Simpson(中),Andre Ramator伏在碼頭邊看魚。(David Goldman/美聯社)
2月12日,潛水員Everton Simpson帶着一籃養殖場中培養的珊瑚,將會種植到保護區裏。(David J. Phillip/美聯社)
2月12日,潛水員Everton Simpson在保護區裏種植珊瑚。(David J. Phillip/美聯社)
2月12日,潛水員Lenford DaCosta在珊瑚養殖場裏,照顧珊瑚。(David J. Phillip/美聯社)
2月11日,Everton Simpson(右)和Mark Lobban坐在船上,往返白河魚類保護區。(David J. Phillip/美聯社)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