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五周年

茉莉花革命五周年
撰文:羅恩賜 周穎瑤
出版:更新:
他認為世界的心藏跳動時,世人得付出可怕的代價; 認為世界的美麗與痛苦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係,且在如此一逕的消長下, 單單一朵鮮花的出現,就可能付上無數人的鮮血。
戈馬克.麥卡錫《所有漂亮的馬》

2010年12月17日,一名26歲青年在突尼斯自焚。他的血肉,是導向革命的最後一根稻草,開出一朵看似為阿拉伯地區帶來盼望的茉莉花。

2011年1月,當時的突尼斯總統本.阿里面對群情洶湧的示威浪潮,逃離突尼斯。一場「茉莉花革命」,結束了突尼斯23年的獨裁統治,亦揭開阿拉伯之春的帷幕,整個非洲北部與中東地區,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埃及、敘利亞等等國家,全都陸續爆發反政府的大型示威。

5年前,茉莉花革命未爆發時

5年前,示威者在軍人的槍口上放上鮮花。(美聯社)
示威者在衝突中向警察掟石。(美聯社)
群情洶湧的示威者舉起橫額抗議本.阿里政府。(美聯社)
有示威者裝扮成本.阿里,並被鐵鏈牽住遊街,慶祝推翻本.阿里政權。(美聯社)

「茉莉花革命」促成突尼斯結束獨裁統治,和平過渡民主選舉,後來主張透過和平對話推動民主進程的「突尼斯全國對話四方」更贏得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這一切似乎在在彰顯民主與正義的勝利。

5年後,茉莉花盛開了嗎?

2016年1月,在革命中受傷的示威者,細閲當年革命死難者的照片。(路透社)
小朋友揮動國旗慶祝茉莉花革命5周年。(GettyImages)
突尼斯人高舉國旗慶祝茉莉花革命5周年。(GettyImages)
人們在突尼斯總工會外集會慶祝茉莉花革命5周年。(美聯社)

可是,突尼斯的成功不見得能複製到其他「阿拉伯之春」國家,這些國家自革命開始,戰火連連,死傷慘重,拉倒一個獨裁政府,換上另一個更獨裁的政府。就以埃及為例,前任總統穆巴拉克在2011年倒台後,2012年換上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當時政局仍然動盪。2013年軍方更推翻穆爾西,並在其後爆發的示威中屠殺近1000人。敘利亞自阿拉伯之春後戰爭頻頻,近35萬人身亡,400多萬人成為難民,目前還遭恐怖組織ISIS佔領,整個國家變得滿目滿目瘡痍。

「阿拉伯之春」曾經讓中東人民看見一絲希望,憧憬國家步向民主改善生活,5年以來,人民付出了熱血,但終有一日會開出鮮花嗎?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