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新裏行人天橋本來有13個露宿者,繼2015年火警後清場,深水埗民政事務處第二次宣告7月12日再清場。驅趕前一晚,橋上只剩下阿山、平叔和一個露宿者留守,阿山說不走,「我留待最後一刻感受這涼風,不可以嗎?」攝影:高仲明,撰文:李慧筠,圖片編輯:蘇煒然、徐尉晉
之前露宿者一向習慣在橋兩邊舖上牀褥和物件,讓出中間一條路讓人走,今天卻是衫褲鞋襪亂一地,沙發被橫放梯前。(高仲明攝) 回溯前一晚的凌晨12點,在欽州街和通州街交界,本來十來個露宿者聚居的昌新裏天橋上,許多人一早離開,只遺下家當。(高仲明攝) 山和平叔都是80年代從越南逃難至香港的難民,阿山說,那時越南政府貪污,人們沒自由、沒人權、沒得發表,便來香港。「那樣的人生很辛苦,人不應被強迫控制……」(高仲明攝) 阿山和平叔跟普通人無異,都想盡量保持乾淨。「但人有分幾種,你乾淨有人污糟。」他們說,因為有人目擊有露宿者從橋面扔垃圾到大馬路,令居民投訴致清場。「呢條街我有分,佢無視街坊扔嘢,一趕就趕走所有人。」阿山說。(高仲明攝) 阿山第一天來橋上就愛這裏夠涼爽,借花圃的泥土種了越南玫瑰,他家鄉的花。他在牀舖周圍花圃都種了花,一株越南玫瑰、兩棵蘆薈,即便是一棵枯枝上面,他都要放一隻玩具鳥,戴住生鏽皇冠的鳥,精神奕奕地似每朝會鳴叫的生命。(高仲明攝)(高仲明攝) 阿山戴上淡藍色的太陽眼鏡,看看花又看看牀,說:「對咩抗呀?呢啲嘢系我哋唔啱,正常都要畀錢租……其實我租了好多次,我高血壓,夏天在劏房易臉紅眼花。」他試過租100呎劏房,1900蚊一個月,但焗熱且多木蝨曱甴,感覺是想死又死不去,他寧願瞓街。(高仲明攝) 「林鄭月娥、梁振英,佢只是聽人講住籠屋劏房,佢未住過,你開電視見佢哋講講講,有咩用?你有本事同業主講,唔好劏咁細呀。」平叔說:「你趕我走,我只系瞓其他地方,四海為家也不要返籠屋。」(高仲明攝) 7月12日早上七點,記者到場時,天橋已由路政署水馬圍封起,民政處統籌警務處、食環處等聯合清理天橋。(高仲明攝) 警務處在場人員說,行動在早上6點半開始,各部門人員會把橋上物件分為有價值、沒價值,有價值的留14日待人認領,沒價值則當垃圾處理。(高仲明攝) 清潔工說,他們天蒙光五點幾就到天橋,那時好像還有人,不確定,只知任務是把一袋袋裝滿家當的垃圾袋和牀褥送上密鬥,直至拖車送走,沿路壓出臭水。(高仲明攝) 警察說,七點前有兩個人回來拿牀褥。不知兩人是否平叔和阿山,記者已經不見他們蹤影。(高仲明攝) 工人在樓梯口圍起兩米左右高的圍欄,昌新裏天橋大有可能短期內不再開放予公眾包括無家者使用。(高仲明攝) 行動大約需時四個小時,將天橋清潔得乾乾淨淨,合乎「市容」。(高仲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