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今日(11日)放榜,資優生和狀元以外,一群身體殘障同學的經歷,同樣具有啟發性。患有俗稱「玻璃骨」的姊弟考獲佳績;孫堯楷在3歲時確診大腦麻痺及弱聽,今年重讀中六,考獲6科11分成績;患有肌肉萎縮症的凌子軒受到老師一句話啟發,使他勤奮向上,獲共7分的成績;患有白化病,雙眼僅餘10%視力的鄧麗銘,中文科和經濟科考獲5**。趁放榜的日子,一同看看他們的故事。攝影:歐嘉樂、吳鍾坤、林若勤、鄧倩螢、梁鵬威,圖片編輯:徐尉晉
大眾對俗稱「玻璃骨」的脆骨症的概念或是弱不禁風,但大埔賽馬會田綺玲學校有兩名患有成骨不全症的姊弟,卻以身體力行打破大眾固有觀念,強調並非「人殘志不殘」,而是與常人無異。中學文憑試今日(11日)放榜,弟弟曹偉邦喜獲19分的佳績,他卻謙稱成績不如理想,應可考更好:「其實我哋同正常人無分別」,而姐姐曹美怡則考獲14分。(歐嘉樂攝) 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習期間雖然面對不同困難,甚至要花多一倍時間學習,但成績亦可一鳴驚人。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的鄧麗銘,患有白化病,雙眼僅餘10%視力,需要用手提放大鏡讀細字,然而她的中文科和經濟科考獲5**、她希望可入讀香港科技大學的計量金融學,希望將來營運基金,協助社企發展。(吳鍾坤攝) 視力僅餘一成,連看成績單亦需要放大鏡協助,對於考獲優良成績,她直言:「不敢相信,一片空白」,她更立刻到禮堂與家人相擁而哭。她指,最多謝家人照顧不易,而學校亦給予很多支援,同學亦十分友善,與同學關係良好。(吳鍾坤攝) 20歲的孫堯楷3歲時確診大腦麻痺及弱聽,自此人生變得不一樣。孫堯楷雖然可以和常人一樣步行,但若步行超過10分鐘,就容易交叉腳跌倒,需靠輪椅代步。第二次經歷文憑試,孫父認為兒子去年努力。「上年要家人迫才温習,今年會自動温,亦有給予壓力。」孫堯楷考獲6科11分成績,除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1分外,其餘科目都有2分,包括另一選修科資訊及通訊科技。(林若勤攝) 25歲的蔡宇航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自小長居醫院,間中更要以呼吸機維生,卻無阻他完成學業的決心,今年更於文憑試中重考數學及通識科。(林若勤攝) 成功非易事,對患有肌肉萎縮症的應屆考生凌子軒而言更甚。寒窗苦讀,今終嘗回報。中學文憑試今日(11日)放榜,子軒考獲共7分的成績,袁老師更激動落淚,笑言看著子軒成長及轉變,深感安慰。(歐嘉樂攝) 多年來凌媽媽全天候悉心照料子軒、寸步不離。她說過往身體不適需要做手術,但最終決定延遲治療,期望與子軒一同走過備試歲月。看見子軒備試時努力温書,無論成績為何,凌媽媽笑言都心滿意足。(歐嘉樂攝) 中學文憑試(dse)今日(11日)放榜,當中有一位神童優異生,他就是就讀佛教黃允畋中學的徐文鴻,取得5科共20分的成績,考試當時他仍未滿13歲。一般的小孩如果取得好成績,可能都會用空餘的時間玩耍,但徐文鴻並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最好運用課餘時間的方法就是自學,而他亦在平日不斷操練練習。(鄧倩螢攝) 徐文鴻智商141、自小學至中學共跳級4次,他說:「我考完大學都未夠18歲」,認為讀書機會會比其他人多預計未來會主要走「學術路」。(鄧倩螢攝) 拔萃女書院狀元梁芷喬與母親合照。學業上,梁母給予女兒充足的空間,並沒有給予很多學業上的幫助,主要靠她自己學習,她覺得女兒很自律,不容易受到騷擾,並絕對信任女兒的温習安排,在女兒需要時才會幫忙,梁母直指:「絕對比自己當年放榜更緊張」(鄧倩螢攝) 今屆DSE文憑試有9名狀元,當中二人是來自拔萃女書院的梁芷喬(圖左)及林悦兒(圖右)。梁芷喬已有英國牛津大學的有條件取錄,9月將遠赴英國修讀哲學、政治及經濟科;而林悦兒則望讀醫,改變本港醫療制度。(鄧倩螢攝) 聖保羅男女中學2018年誕三名男狀元,可謂大豐收。其中兩名男狀元均想於大學修讀法律,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另一名狀元則想入讀中大或科大的環球商業學。(林若勤攝) 聖保羅男女中學今年誕三名男狀元:(左起)黃程灝、陸禧冀、藍正宏。(林若勤攝) 18歲的袁瑋謙於文憑試修讀生物、物理、化學及數學延伸部份,共考獲8科5**,成為皇仁書院文憑試狀元。一次打籃球時,袁瑋謙不慎因意外脱膠,幸求醫後康復,令他更想從醫助人。袁笑指,自己將來想讀醫,因為想做手術,但未決定入讀哪間大學。(吳鍾坤攝) 中學文憑試今日(11日)放榜,今屆共誕生6男3女共9名狀元,其中一位為「終極狀元」,來自傳統名校九龍塘喇沙書院,考取8科5**外,數學延伸部份亦奪得5**。(歐嘉樂攝) 不少文憑試考生取得成績後,前往報讀自資學位或副學位課程。職訓局今日(11日)開放10個統一招生中心,部份課程已經額滿,情況與去年相若。(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