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甚麼時候會夠膽把自己的手貼在熊的口上?就是當那熊只是一個標本的時候。今年7月份開幕的以色列自然歷史博物館(The Steinhardt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館藏有超過550萬個物種的標本,大部分都一直儲存於特拉維夫大學的儲藏室之中。儲藏室嚴控温度、光線的條件,讓獅子、鬣狗、飛鷹等動物標本得以保持栩栩如生。部分展出動物已在中東地區絕跡,博物館館長希望館內的展品及研究,能讓公眾認識中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提醒人類自然世界的重要性及現代發展帶來的破壞。美聯社攝影記者Oded Balilty 在這段忙碌的準備期,獲准在儲藏室整個過程。在非典型的燈光下,曾經活躍的動物被搬來又搬去,一時被放到紙盒中,一時被吊到天花上,呈現幕幕只有動物們再無生命才能成就的怪誕場面。攝影:Oded Balilty/美聯社;圖片編輯及撰文:雷怡靜、周穎瑤
標本製作人員調校一隻敘利亞棕熊標本的頭的仰角。這隻敘利亞棕熊1916年已離世,牠的後代近年包受過度發展及獵殺的威脅。(Oded Balilty/美聯社) 頭蓋灰布的獅子在紙箱等待被搬運至展覽場地。(Oded Balilty/美聯社) 一頭鹿在工作台後面,像在監視人們工作。(Oded Balilty/美聯社) 工作人員正在搬運一頭野豬。(Oded Balilty/美聯社) 標本製作人員為狼的標本「點睛」。(Oded Balilty/美聯社) 一名女孩在標本收藏室與動物拍照留念,動物表情兇惡,但完全不足為懼。(Oded Balilty/美聯社) 工作人員清洗海豚骨架,為未來的展覽作準備。(Oded Balilty/美聯社) 標本製作人員為一隻猩猩整理眼睛附近的毛髮。(Oded Balilty/美聯社) 一對山羊角被放到紙盒中,等待與它的「主羊」團聚。(Oded Balilty/美聯社) 在飛鷹和烏鴉的見證下,展覽設計人員準備運送鬣狗到博物館。(Oded Balilty/美聯社) 雀鳥被吊到博物館的天花上,繼續「飛翔」。(Oded Balilty/美聯社) 工作人員準備拿起一條蛇--的標本。(Oded Balilty/美聯社) 在博物館的宣傳活動中,兩名舞者(左及右)在一頭鹿的身旁起舞。(Oded Balilty/美聯社) 展覽設計人員傳送着一副長頸鹿的頭骨。(Oded Balilty/美聯社) 這是德籍自然歷史學家、同時是天主教神父Ernst Johann Schmitz的標本收藏。Schmitz 神父活於一世紀前的聖地之中,羚羊獵豹飛禽走獸統統都在這櫃中「融洽相處」,如像時間凝在百年前的「挪亞方舟」。(Oded Balilty/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