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或會令人不安,敬請讀者留意***美國周一(14日)在一片反對及抗議聲音下,將駐以色列使館遷正式由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觸發自2014年加沙戰爭以來,最多巴勒斯坦人死亡的血腥衝突。巴勒斯坦衛生部門指,當日至少58巴人被殺,包括6名18歲以下青少年,另外2700人被實彈或催淚氣體等所傷。路透社攝影師Ibraheem Abu Mustafa到場採訪,遇到一位相識的朋友,他回憶道:「這天早上,我向他說了聲『你好』。沒想到在那天完結前,我已參加了他的葬禮。」35歲的Mustafa,本身是一位在加沙出生的攝影師,他差不多花人生的一半時間,拍攝加沙地帶,那是他的家園,也是他的拍攝題材。「我對發生的事情感到難過。但同時,我需要繼續我的工作。」他說,「所以,我學會把自己的感受與工作分開。今天,我採訪了這件事,翌天再採訪相似的事,我訓練出一種心態,讓我可以應付正在發生的事情和這裏的環境。」在多年細心觀察後,他大概預計到何時何地,將會發生甚麼事情,亦讓他知道如何採訪危險環境時,避免自己身陷險境。他舉例說:「在摧淚彈發射之後,你知道,示威者會有所反應,他們原來背向我,現在將轉身走向我,摧淚彈劃出某種形狀的白煙,與輪胎焚燒的黑煙相交,照片看起來會十分強烈。」「我形容,這是一個死亡之地。這裏不是舒適之地,任何一秒也會有人死亡。」***圖片或會令人不安,敬請讀者留意***攝影: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撰文:徐尉晉
5月14日,加沙地區南部以巴邊界,巴勒斯坦示威者抗議美國將駐以色列大使館搬往耶路撒冷,他們正在躲避以軍的槍炮和催淚彈。5月15日,是巴勒斯坦災難日(Nakba)的70周年紀念日,同日是以色列國慶日。數十萬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建國後被趕離家園。(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一名巴勒斯坦示威者拿起車胎,其餘示威者正在躲避以軍的槍炮。(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一名受傷男孩被送走。(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巴勒斯坦示威者在高聲呼叫。(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巴勒斯坦示威者躲避以軍的槍炮和催淚彈,截至5月15日,約有58人巴人被殺,2800人受傷。(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美大使館遷館可說是在槍林彈雨與流血中揭幕,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於少理,在Twitter推文稱這是以色列的大日子。(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一名婦人被摧淚彈擊中後在地上休息。(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約3.5萬巴勒斯坦人在加沙邊境抗議,囤兵邊境的以軍以開槍鎮壓。(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一位受傷的巴勒斯坦示威者被抬走。(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在示威中喪生的巴勒斯坦人葬禮上,親友垂頭哀悼。(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4日,親友參與亡者的葬禮。(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2日,40歲的巴勒斯坦人Jabir Abu Mustafa,在一次邊境示威中喪生,女兒和親友參加他的葬禮。(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12日,在Jabir Abu Mustafa的葬禮,女兒正嚎啕大哭。(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 5月6日,加沙地帶南部,巴勒斯坦人的葬禮上,大批親友包圍屍首哀悼。(Ibraheem Abu Mustafa/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