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影像」精選3月份的精彩照片,以影像回顧本月城中大事。有人說,一代首富李嘉誠退休,象徵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亦有人說,港人除了不捨得這位代表「香港精神」的富豪,更懷緬人人也可以在向上流動的黃金時代。這個城市的面貌,不知在何時開始改變了。再有50年曆史的茶餐廳不敵租金結業;充滿香港特色的樂華南邨大排檔,亦不獲領展續約而結束;香港「後花園」、「雀鳥天堂」南生圍竟被縱火,燒燬了大片草木。311立法會補選,4名原屬民主派被DQ了的議席,民主派僅奪回2席,姚松炎敗敗選,與支持者擁抱落淚。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有人選擇離開,有人選擇留下來,在各自的崗位繼續應對。香港郵政女督察,用行動建立威信,落力跟各郵差實地派信。雜耍表演者天天苦練,希望令街坊有另類得著;鋼管舞女攝影師希望所有女性也懂得愛自己的身體。有環保團體推動全城熄燈一小時,希望為環境出一份力。這是時代的終結或開端,視乎你選擇怎樣面對。攝影:《香港01》攝影組,圖片編輯:羅國輝、雷怡靜、徐尉晉
3月16日,李嘉誠宣佈退休當天早上,他在深水灣大宅內,透過電話與記者隔空對話,又指「今早是我最忙的時間」。(林若勤攝) 元朗南生圍於本月13日、14日發生山火,燒燬大片草木,破壞候鳥棲息地,警方其後發現現場遺下機油膠桶,暫列作縱火案處理。圖片攝於3月13日,災後南生圍一帶不少樹木及芒草被燒焦,白灰飄散。(吳鍾坤攝) 「黑臉琵鷺這名字可以代表香港人,又黑麪,又疲勞。」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說。黑臉琵鷺,一種每年都會來香港過冬的水鳥,在香港並不難見,卻是全球瀕危物種。圖片攝於3月14日。(吳鍾坤攝) 3月11日,香港島區,吳文遠連同其他社民連成員趁林鄭月娥投票時於票站外示威,一度衝出馬路。隨後被警員抬回行人路。(羅君豪攝) 3月11日,立法會補選當日,入黑後,九龍西候選人姚松炎作最後拉票。(盧翊銘攝) 3月11日,經歷宣誓風波、禠奪議員資格事件後,2018年立法會補選在投票率偏低下結束。(盧翊銘攝) 3月12日,立法會補選結果揭曉,姚松炎得票為105,060票,而主要對手鄭泳舜得票107,479票,姚以2,419票之差飲恨。(李澤彤攝) 3月12日,姚松炎一直對選舉勝負表示樂觀,估不到會慘遭滑鐵盧。(餘俊亮攝) 3月12日,立法會補選中,建制派的鄭泳舜以2,419票之差擊敗姚松炎,成功奪得西九龍選區議席。為答謝支持者,鄭泳舜今日落區謝票,第一站是深水埗北河街一帶。鄭臉上掛着笑容,跟市民握手相擁。(盧翊銘攝) 50年前的起點、隔壁舖位的香城茶餐廳,到3年前再易名上路的香城冰室,3月23日會最後一天營業,黎先生指最捨不得是街坊,「熟客一日四餐都系度食」,坦言食物不會是最好,但保持一貫水準,令味道有延續性,食客由細吃到大,「香城」味道成為了街坊美味的指標,奈何租金增加,員工漸老或會隨時離職,他選擇停下來,雖然感失望和有遺憾,但亦希望藉此放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張浩維攝) 俗稱「冬菇亭」的熟食亭是香港公共屋邨常見的設施,街坊每日聚腳地充滿人情味。不過隨時間過去,不少「冬菇亭」相繼重建、清拆,最近輪到牛頭角樂華南邨的「泰興粉面燒臘」,因為不獲領展續約,於3月25日結業。(張浩維攝) 黃大仙冬菇亭醉和裏10年前被領匯(現為領展)接手管理後,由一亭三店改為三檔合夥經營。幾個檔位打通合營後,拆走多面板間牆,地方寬敞了,坐得落幾十台客。租約要檔戶要定期裝修翻新,老闆張仔說每次新裝一番後,別人經過都以為冬菇亭已轉手新老闆,後來才知道這門面光鮮的冬菇亭原來仍是舊商戶,「我們每次都守了幾年才慢慢守返啲客返來。」(吳煒豪攝) 九巴月薪車長大聯盟召集人葉蔚琳早前於2月24日發起罷駛行動,引起社會關注。3月6日,葉蔚琳向傳媒透露,收到九巴的終止僱傭合約通知。她回應被解僱一事,指自己「做了要做的事,問心無愧」。(羅君豪攝) 訪問這夜Patrick在公園空地示範扯鈴,一個小孩圍觀大呼:「譁,叔叔你好勁呀,你練咗幾耐呀?」這個別人看來技藝純熟、被稱呼為「叔叔」的少年長得一臉稚氣,才不過21歲,卻練習雜耍快10年,扯鈴是他強項,拋波和轉碟也難不倒他。 他夢想成為雜耍表演者,去年暑假上京到中國雜技團學藝,師傅贊他「骨格精奇」,是表演倒立的好材料。(高仲明攝) 推開沙田中央派遞局的分信部鐵門,數十名身穿深綠衣服的郵差,正忙碌地將信件地址逐一「掃描」,再熟練地放在樓層夾內。密密麻麻的信架之間,萬綠叢中一點紅,正是高級郵務督察區惠芬,監督各人的分信情況。她,是本港僅有的兩名女性「大幫」之一。(盧翊銘攝) 深圳鹽田梧桐山上的這所頤康院,不少長者打算在這裏度過餘生。對91歲的陳美瓊來說,不論是看電視還是看窗外風景,都是消磨時間的好方法。(羅君豪攝) Elpie Malicsi打從28歲開始外傭的人生,「那時起我經常跟自己說,或許我不是現在,也許將來有一天,我不會再是外傭。」60歲了,她成為了設計師。(高仲明攝) 張木根,72歲,做過72行,鬥木建屋樣樣都曉,「八小時的電影才能講完我的故事」,大角咀居民。他也是個無家者。根叔有一架木頭車泊在橋底,「如果趕我走,我就住入木頭車流動露宿。」有釣杆、有帳篷他就能生存,就沿着海邊到處去流浪。很瀟灑,沒有一點不捨得——安定的居所和工作。
(歐嘉樂攝) 就讀小二的盈盈與同齡小朋友一樣,好奇心十足。既想學彈琴,又想學跆拳道的她,生長於單親家庭,與母親居住在深水埗一個不足100呎的劏房,她的學習心也漸漸被埋藏起來。圖為盈盈即席向記者表演「軟骨功」(餘俊亮攝) 年齡相距近40載的盧氏父子,同樣面對ADHD的長期困境,選擇彼此扶持,勇敢面對。(餘俊亮攝) 攝影師的鏡頭猶如雙眼,凝視眼前的景物。當眼前「景物」是個能動的人,鋼管舞攝影師Cara在拍攝場景任由被攝者亂跑亂走,無需跟從指示,亦沒有指示。她拍出來的不少皆為女生面部特寫,並沒聚焦身材。「我看她,是看她的眼睛,她的靈魂之窗,代表了她這個人。」(陳嘉元攝) 房委會在3月22日派發新一期啟德啟朗苑、長沙灣凱樂苑及東涌裕泰苑合共4,431個單位的申請表。今期新居屋與「白居二」計劃一併接受申請,房委會發言人表示,截至下午5時,在房委會客務中心共派出約2.4萬份居屋申請表,包括1.1萬份綠表及1.3萬份白表,另有1.1萬份「白居二」申請表。(盧翊銘攝) 衛詩雅彷似若有所思道:「不只是愛情,看世界也不妨蒙一點。」「30」,這數字如狼似虎,不少女生都怕肌膚鬆弛、身材走樣、沒有男朋友、工作上不上不下,而衛詩雅最擔心的,卻只有生小孩子這回事,及演好她「自己」的這一角色。(吳煒豪攝) Stephy在單身家庭出身,不完整的家庭令她更能明白關愛的重要。剛過去的二月她就在國際培幼會的安排下,去到尼泊爾親訪一班曾被賣為奴隸的女孩子,了解她們的處境,併為她們曾受傷的心靈帶來一點安慰。(江智騫攝) 3月3日,不少市民來到太平山頂,希望觀看雲海,可惜美景時隱時現,有時看到高聳入雲的國際金融中心和環球貿易廣場的頂部,一時像身在雲霧之中,甚麼都看不見。(餘俊亮攝) 世界自然基金(WWF)於3月24日舉行「地球一小時2018」活動,晚上8時30分舉行熄燈活動,聞名世界的維多利亞港璀璨夜景驟然暗淡,眼前的景色顯得別有意義--喚醒世人要節約用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羅君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