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攝影記者協會 x 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駐院拍攝真實一面

撰文:徐尉晉 羅國輝
出版:更新:

最近,瑪麗醫院成立80周年,邀請「香港攝影記者協會」9位攝記駐院拍攝,攝記們不分晝夜穿梭醫院各處,在平常不對外開放的深切治療部(ICU)、產房、手術室、急症室等場景,以照片紀錄低醫務人員拯救生命、救急扶危的畫面和工作點滴。
「01影像」將一連數天轉載當中多個圖片故事,並邀請攝影師分享拍攝感受。圖片故事包括:活肝移植手術、凌晨的深切治療部、嬰兒出生的一刻、醫院實驗室等,向讀者以照片展示醫院發生的人與事。
駐院計劃中逾50張照片現於「大愛仁心 ─ 瑪麗八十圖片展」展出,展覽由即日至10月6日,在中環交易廣塲第一、第二座中央大廳舉行,參與的攝影記者,包括何家達、余俊亮、林振東、高仲明、陳焯煇、梁鵬威、曾國宗、廖雁雄及Joe Chen。展覽詳情可致電2255 5157查詢。
撰文:徐尉晉
圖片編輯:羅國輝、徐尉晉

(林振東/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攝記:生命才更重要,相片太渺小

攝影記者林振東在駐院期間,拍攝到一宗嚴重的電單車交通意外搶救傷者過程。

林表示:「我剛巧首次進駐,就立刻有一單非常緊張的急救,當時只知道是電單車意外,非常危險,現場氣氛很嚴肅,我就靜靜地在現場拍,盡量不作多餘動作,相機也調至靜音狀態,在約估計二百尺的急救室內,圍著數十人,各施其職。」

回憶當時的情況,他又說:「氣氛是緊張的,本人其實最緊張是進入急診室前的十多分鐘,當進入拍攝狀態,其實通常常都不太緊張,只是盡量小心不要因為多餘的動作而影響醫生,盡量克制。」林振東解釋:「寧願拍不到較好的畫面,都要明白急救、生命才更重要,相片太渺小,簡直毫不足道。」

當時傷者傷勢嚴重,性命懸在一線,林提到在搶救過程的後期,他近乎停止拍攝,因為「當有家人在場,氣氛很傷感,以免影響他們。」有參與醫生坦言,當日完全不察覺有攝影師在場。

寧願拍不到較好的畫面,都要明白急救、生命才更重要,相片太渺小,簡直毫不足道。
(林振東/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照片不渲染煽情已有足夠力量

事後得知傷者被拯救成功,甚至已經出院,令林振東十分意外。在中環展覽活動看到傷者時,「感覺是有點震撼、神奇的,終能看清傷者的樣子,原來是很年輕的。」

他認為,作為業內的一份子,受到協會邀請拍攝,都會盡量答應,林又表示:「本身也未曾近距離拍攝醫院內醫生真實的拯救傷者情況,作為紀實攝影師及記者,都有興趣參與。」

林提及,之前有想過用較為個人的手法呈現及拍攝,但得知計劃有多位攝影師參與,為了令整體風格統一,便改為用紀實及自然一些的手法。

他形容,照片的意義在於「醫生的真實工作情況,其實很少人能看見,很平實、自然、簡單的呈現,不渲染煽情,已有足夠能量,照片能發揮這純粹的功能,已足夠有意義吧。」

希望拍攝《生命的肖像》

攝影記者陳焯煇,是在深切治療部和急症室輪流候命的5位攝影師之一,他自謙地表示,自己的照片「都是陳腔濫調」、「十分平庸」、「不忍卒讀」,因為「沒有故事,只有日常」。

陳又稱,自已之前沒有拍攝過類似的題材,因為非常喜歡德國攝影師Walter Schels拍攝臨終病人生命與死亡的作品《生命的肖像》,因此自己也希望拍攝一輯這樣的照片,不過他認為今次並不成功。
 

更多攝影記者分享,稍後即將隨圖輯刊出,讀者敬請留意!

(陳焯煇/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陳焯煇/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梁鵬威/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梁鵬威/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高仲明/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高仲明/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何家達/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
(Joe Chen/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瑪麗醫院八十圖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