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具・日系風情畫】 肌絵之流儀

撰文:梁譯文
出版:更新:
1940年代紋身照片

日本作為文化工藝的傳統大國,在「傳承」一詞上一直抱有堅持的信念,同樣地,日本傳統刺青技術當然也佔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有說早在繩文時代,大和國度已經出現刺青文化,眾所週知當年沒有刺青槍這種高科技產品,所以他們運用了一種日本獨有的刺青技術為不同人士刺青,而這種技術就是本回為大家解讀的主題——肌絵(手彫り)。

 

肌絵(手彫り),日本譯音為「TEBORI」,「TE」是指手,「BORI」則指雕刻,兩字拼湊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人手雕刻」,這是一門擁有二、三百年歷史的日本傳統刺青工藝。

1950年日本雜誌上的一則紋身文章
各種款式的「TEBORI」肌絵刺具

竹竿刺具

日本人對設計的精細度絕對不容懷疑,在刺青工具中也絕不例外。在「TEBORI」工具中,大致上與之前研究過的波利尼西亞刺青工具有着異曲同工的感覺,一般以竹子或原材料作為手柄,提供着極佳的靈活性與舒適度,配上前方各種數量的金屬刺針,並讓刺針沾上墨水,運用拇指、食指按壓刺青桿子末端,以槓桿原理將墨水一步一步刺進皮膚來製作刺青。

「TEBORI」講究肌絵師如何運用拇指、食指按壓刺青桿子末端,為被刺者譜上日系刺青
+2

承傳原則

大家有沒有想過,當今科技發達,為何日本依然有些肌絵師還會以「TEBORI」為客人紋身呢?當中包括幾種原因的,而最重要的當然是傳統的保存問題,如果連這些傳統工藝也不作傳承,那很快刺青就變得沒有意義與價值了,另外作品有着獨特性且能改善陰影位置,皆因肌絵師能在陰影位置注入不同力度來令畫像更加立體,尤其是日本的浮世繪的大前提之下,最後就是癒合時間方面,因為肌絵的工具沒有連續性損害皮膚,能有效控制刺青上的傷口,但長時間的問題便成為了肌絵師與紋身客人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