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治療中心銷售風波 消委會3年接145投訴 籲買單次療程減損失

撰文:凌逸德
出版:更新:

一所痛症治療中心去年底被舉報以不良營商手法銷售療程,近百苦主於社交平台大吐苦水,更揭發該中心疑多次「換殼」改名繼續營運。海關去年12月調查9間分店後,仍未有新進展。有苦主向《香港01》透露涉事中心突然即時解僱多名治療師、店舖「九縮一」,且申請退款遲遲未有下文。消費者委員會回應《香港01》查詢時稱,不評論個別個案,又指過去三年接獲145宗有關痛症治療的投訴,今年已有13宗,以銷售手法最多,其次為服務質素及合約內容等。消委會呼籲市民如欲光顧坊間的痛症中心,應先詳細了解中心相關資料,並選購單次服務避免損失。

消委會表示,過去三年接獲145宗有關痛症治療的投訴,今年至今有13宗。(消委會提供)

消委會回應查詢時稱,不評論個別商戶之投訴情況,而2021年至本月16日為止,共接獲145宗有關痛症治療的投訴,佔最多的涉及銷售手法,達67宗,其次為服務質素(34宗)及更改或終止合約(19宗)。根據資料,消委會今年至本月16日為止,共接獲13宗相關投訴,當中以銷售手法的5宗佔最多,其次是涉店舖結業的3宗,服務質素以及更改或終止合約各有2宗。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痛症只是表徵,其成因須經具相關醫療專業的人士進行詳細檢查及評估,經診斷後決定治療方案,故消費者宜先由其家庭醫生作初步檢查及診斷,在有需要時轉介至相關專科醫生作跟進;如消費者考慮光顧坊間的痛症中心,須了解是否由相關醫療專業人士進行檢查、評估及治療,並要求商戶提供有關專業人士的資料,如醫生、中醫、物理治療師及脊醫等以作紀錄。如消費者懷疑有關專業人士在銷售或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違反專業操守,可向相關專業監管機構作出投訴。

消委會亦建議消費者應選擇單次服務、尤其是首次接受療程服務,即使選購療程套餐,亦不應預繳過量的療程費用,以免日後如不再需要有關服務或治療成效不彰時,商戶未必願意退回餘下款項,因此如商戶不提供單次服務,消費者應三思是否光顧,同時要留意合約條款是否設有退款機制;如消費者與商戶發生消費糾紛,而未能與商戶解決爭議,可向消委會求助。

另外,對於會否公開點名提醒公眾有涉營運爭議的公司改名後繼續營業,消委會稱不論商戶曾否更改其營運名稱,有需要時將按既定程序啟動點名程序,並按機制決定是否公開讉責個別商戶。

▼ 涉事痛症中心的相關報道 ▼

K先生(化名)早前向《香港01》透露,他在去年12月以9萬多元向一所名為「HKSWC」的痛症治療中心購買了一年療程,但之後其治療師稱因病無法上堂,更原因不明地辭職,又沒有向接任的新治療師做好交代客戶身體狀況等的交接工作。至本月中旬,新治療師聲稱「公司執笠」,大部分職員已遭解僱,雖太古城分店仍營業,但K先生考慮後申請退款。

涉事的HKSWC官網已沒有顯示任何課程、學費等資訊,僅留下一則貼文稱公司遭第三方支付平台Hero Plus拖欠款項,已拖欠款項近90日,欠款約港幣500萬元,要求對方立即安排退款。Hero Plus則發文回應稱公司為維護公眾利益,已終止向相關商戶提供收付款服務,且已向執法機構提供相關資料。

《香港01》周二(16日)第三次上門了解,店內燈火通明,惟撳鐘卻無人應門。(黃偉民攝)
+2

海關曾於上月21日採取行動,派逾40人搜查涉事公司共9間分店,向有關人士查問及檢走文件調查,海關回覆《香港01》查詢時,指截至本月15日下午5時,共接獲33宗相關舉報,現正作出跟進。勞工處稱關注受影響僱員的情況,呼籲受影響僱員盡快聯繫勞工處勞資關係科各分區辦事處,處方會提供適切協助。

海關去年到涉事連鎖痛症治療中心一共9間分店調查,並檢走一批文件。(羅日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