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工業意外今年26宗 工權會籲以Mirror演唱會處理方式跟進個案
今年嚴重工業意外頻仍,Mirror演唱會墮屏、母嬰院冧電閘、安達臣達冧天秤等尤為矚目,而近月致命工業意外接二連三,亦令大眾關注職業安全事宜。工業傷亡權益會今(23日)早舉行記者會,回顧2022年的工傷及職安大事,截至12月20日,勞工處共錄得26宗致命工業意外,當中最多為建造業有17宗。工權會指,致命工業意外的數字每年相若,今年死亡數字沒有顯著上升,也沒顯著下降,亦反映情況未有改善。
工權會建議政府以處理Mirror演唱會的方式處理其它工業意外,包括成立專責工作小組調查、公開調查報告、定期向公眾交代調查進度,以及重案組介入等。
根據勞工處數字,2022年上半年共有123宗職業死亡意外(即工作期間死亡),截止12月20日,勞工處共錄得26宗致命工業意外(受《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規管的工業行動),當中最多為建造業有17宗,而去年全年的致命工業意外有25宗。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整體而言致命工業意外的數字每年起伏相若,今年死亡數字沒有顯著上升,但亦反映職業死亡事故一如以往頻繁,沒有下降趨勢,情況仍然令人憂心。
工權會今年共跟進了67宗職業死亡個案, 21人為猝死,主要為中暑、過勞或自身疾病等,14人從高處墮下或離地意外,9人遭倒塌或墮下物壓斃,23人為其他意外。蕭倩文形容,「高處墮下」依然是每年的死亡事故重災區,今年跟進的14宗高處墮下或離地意外中,建造業便佔了10宗,佔較多的是從層孔洞墮下、搭棚架時墮下等。另外,今年工人遭倒塌物壓斃的意外亦較多,包括天秤、閘門及鋼筋籠等。
此外,隨著氣候轉變,本港天氣愈來愈熱,工權會幹事余嘉浩指,本年已發生4宗懷疑中暑致死的個案,均為在高溫或酷熱天氣下工作的工人。余嘉浩續指,雖然中暑屬工傷,但僱主及僱員均沒有相關的認知,導致呈報個案非常少。其實工作期間因中暑致死是可以獲得職業死亡補償的,惟要獲得醫學證明是極度困難。余解釋,因死亡證上通常不會註明是中暑致死的,而死者家屬或需另聘醫學專家做醫療報告,再與僱主進行訴訟。
工權會處理過的極少數在死亡證上列明是中暑相關的個案,也因保險公司的反對而令案件陷入膠著。工權會促請勞工處應盲中暑致死的議題研究,並與醫學界合作及制定合適政策,協助死者家屬面對司法訴訟等難關,以及明確向公眾宣傳「中暑是工傷」的訊息。
此外,工權會在記者會中表示,政府在跟進Mirror演唱會墮屏事件的各種措施,多年來實屬罕見,該會呼籲政府以同樣方式處理其它類型的職業意外,包括成立專責工作小組調查、公開調查報告、定期向公眾交代調查進度、高調介定僱傭關係,以及由警方重案組介入調查等。
至於工業意外頻仍,蕭倩文認為與安全教育及意識不足有關,當工作程序中所有人的安全意識不足,每個環境中有人做不好,可能就會有意外,危及他人。工權會正積極推廣安全教育,包括以話劇形式到學校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