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集團扮快遞公司發釣魚訊息 盜信用卡碌逾$270萬 警拘8男
一個本地詐騙集團,假扮不同快遞公司及郵政局「漁翁撒網式」向市民發「釣魚訊息」,受害人一點超連結即中陷阱,在假的網路輸入信用卡資料後被犯罪集團盜取,再利用受害人信用卡購物轉售圖利,至少183人中招,損失金額約港幣270萬元。警方日前(7至9日)採取行動,拘捕8名本地男子,包括詐騙集團主腦及骨幹成員,涉嫌「串謀詐騙」及「販運危險藥物」罪,警方相信成功搗破集團。警方提醒市民,若收到不明短訊時,切勿點擊短訊的連結或輸入個人資料、銀行資料、登入憑證等。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譚威信指,詐騙集團運作成熟,分工明細,亦有在香港設置營運中心,並經常更改根據地,增加警方執法難度。詐騙集團在3個月內至少詐騙180名受害人,利用信用卡進行超過500次交易,損失金額超過港幣270萬元。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鄧國軒解釋集團運作模式,指詐騙集團會先利用非法途徑取得身份證等個人資料,然後在網上申請電話SIM卡,再到便利店取卡。電話SIM卡到手後,詐騙集團隨即開始「漁翁撒網」。
他們會利用貓池裝置電話數據機,插數十張入SIM卡,短時間內發出大量「釣魚訊息」,可在3小時內發出7,000條訊息。警方發現詐騙集團在過去1個月內一共申請逾300張的電話儲值卡。
至於「釣魚訊息」的內容,詐騙集團會假扮成快遞公司,向受害人訛稱派件失敗,並附上一條超連結叫收件者確認。該超連結會通往一些偽冒的快遞公司網站,並叫受害人更新地址,同時收取約港幣6元的手續費,誘使受害人輸入信用卡資料。
若受害人照樣輸入便會上當,騙徒會嘗試將信用卡綁定至自己的電子錢包,同時要求受害人輸入確認交易的驗證碼,獲得受害人的驗證碼後則可成功綁定。詐騙集團得手後,便會叫團伙在全港各地使用信用卡購物,包括電器及手提電話等及現金卷,再轉售贓物,變成犯罪得益。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戴子斌交代行動細節指,警方經深入調查後,鎖定該詐騙集團,相信集團在8月開始活躍,以香港作根據地。警方一連3日(7日至9日)進行反詐騙行動「黑雷」(DARKFLASH),以「串謀詐騙」及「販運危險藥物」罪拘捕8名本地男子,包括詐騙集團主腦及骨幹成員,年齡介乎17至44歲,涉及183宗與「釣魚訊息」有關的騙案。
其中兩名分別17及44歲的被捕男子已被暫控各一項「串謀詐騙」,而該名17歲被捕男子亦被暫控一項「販運危險藥物」罪,案件明日(11日)上午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其餘6名年齡介乎17至39歲的被捕男子已獲准保釋候查,須於12月中旬向警方報到。
警方在全港搗破多個詐騙集團行動據點,包括旺角,銅鑼灣,筲箕灣,葵涌及荃灣的酒店及住宅單位。行動中,警方檢獲1部貓池裝置電話數據機,3部電腦,25部手提電話。期間搜出250g的懷疑氯胺酮(K仔)。警方在主腦身上起回19萬懷疑犯罪得益,並在他的電子裝置檢獲60名市民個人資料及500張信用卡資料。有2名被捕人士保釋候查,其餘仍被拘留中,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警方提醒市民,若收到不明短訊時,切勿點擊短訊的連結,或輸入個人資料、銀行資料、登入憑證等。如有懷疑,應向有關機構查詢,或到守網者網站(CyberDefender.hk)利用「防騙視伏器」輸入對方電話號碼、網址等等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