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首破虛擬貨幣洗黑錢案 涉款高達12億元 4男被捕

撰文:鄧栢良 黃偉民
出版:更新:

香港海關7月8日採取代號「破幣」的執法行動,瓦解一個懷疑洗黑錢集團,涉案金額高達12億元,並拘捕4名涉案男子,年齡介乎24至33歲。這是海關首次偵破懷疑洗黑錢集團利用虛擬貨幣清洗黑錢的案件。
海關調查發現,該集團在去年2月至今年5月期間,透過三間空殼公司開設虛擬貨幣交易戶口及銀行帳戶,以頻繁交易加密貨幣「泰達幣」(USDT)及銀行轉帳方式,處理約12億元可疑款項,部份款項最終匯至逾200多個本地及海外的戶口。

海關財富調查課年初根據情報及深入調查,發現三間報稱從事運輸、紅酒及健康食品質易的公司使用同一間秘書公司,但其中兩間公司在公司註冊處的登記地址均為虛假。而三間公司於2020年成立,惟並無報關文件,亦無營業紀錄,然而其銀行戶口卻有大量不尋常的大額交易。

由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涉案三間公司開設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帳戶和銀行戶口有1800宗可疑交易,交易金額高達12億港元,當中包括8.8億元虛擬貨幣及3.5億元現金,海關相信有關款項或為犯罪得益。

海關經過多個月調查,上星期四(8日)終採取拘捕行動,動員40名財富調查課人員,突擊搜查全港5個處所,包括4個位於黃竹坑、太子、屯門和天水圍的住宅單位及1個位於旺角的寫字樓,並以涉嫌「洗黑錢罪」拘捕4名男子,年齡介乎24至33歲,其中33歲男子相信為集團的骨幹成員,另外三人報稱為保險從業員、建築工人及健身教練。

行動中,海關人員檢獲多部電話、電腦、銀行月結單、銀行保安編碼器、公司印章、懷疑虛假公司的合約及支票簿等,更凍結2000萬元銀行存款。海關會繼續調查被捕人士背景,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有組織罪案調查科財富調查課監督鄧惠顏(左)、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胡偉軍(中)及有組織罪案調查科財富調查第二組指揮官王家俊(右)今日交代案情。(黃偉民攝)
+1

海關調查發現,三間公司在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開設電子錢包後,從40多個電子錢包接收約8.8億元「泰達幣」,其後採用「幣入幣出」方式,將當中1.5億元「泰達幣」轉至20多個不知名的電子錢包。另外7.3億元「泰達幣」則以「幣入錢出」方式,透過平台兌換成法定貨幣,再存入三間公司開設的銀行戶口。

洗錢集團將這筆7.3億元銀行存款,加上另外由100個個人及公司戶口轉入的3.5億元現金,合共10.8億款項再匯到200間本地及海外戶口,當中包括匯款公司、房地產公司、投資公司及個人戶口,部份款項流入新加坡。

集團在短短半年間,有高達500宗虛擬貨幣交易,每次交易涉及40萬個虛擬貨幣,交易會在3至8小時內完成,最快幾分鐘便完成,最大單一交易可達2000萬元。海關形容,整個洗錢過程只需幾日,已轉手三次,方法快捷及隱蔽。而被捕3人報稱有正職,惟三人稅務資料反映只有月入一萬元收入,戶口卻有大量大額交易,情況並不尋常。

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任何人士如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任何財產,不論全部或部份、直接或間接,代表任何人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而仍然處理該財產,即屬犯罪。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0萬元及監禁14年,而相關犯罪得益亦可被沒收。 市民可致電海關二十四小時熱線2545 6182,或透過舉報罪案專用電郵帳戶(crimereport@customs.gov.hk)舉報懷疑參與洗黑錢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