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OK通渠意外|專家:強鹼遇滾水即「爆煲」 30秒未沖洗恐毀容

沙田利豐中心一間OK便利店,今午(24日)發生通渠水濺傷人的工業意外,4人送院。消息稱,其中一名27歲男工人連同便利店職員在場,倒入通渠水後加入逾90度滾水,隨即噴發「水柱」;該男工首當其衝,臉遭嚴重灼傷脫皮。
據了解,涉事通渠水為一種強力通渠化塞劑,同款產品的樽上列明「切忌直倒水中」。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Dr. K. Kwong(鄺士山)稱,該款通渠水即「哥士的」的強鹼,遇水放熱,若同時加滾水即「熱上加熱」,壓力爆煲噴出。由於可溶解蛋白質及油脂,如接觸人體皮膚必須立即用水沖洗,超過30秒恐有毀容之虞。



K. Kwong表示,類似通渠水含有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均為強鹼性溶液,可溶解蛋白質及油脂,遇水放熱。而喉管內本應已有少量水份,故倒入相關通渠水後,已有熱力在渠內「翻滾」積存;若再其他水、甚或滾水,更會使熱力加劇,猶如「水滾」化成水蒸氣,形成強大壓力而噴出。
由於可溶解蛋白質及油脂,兩者均是皮膚的保護層,如意外接觸皮膚,K. Kwong指必須立即以水沖洗,否則後果堪虞,「大概30秒內沖得切,損害都唔大;30秒後會穿晒入晒皮膚,應該都會毀容有疤,要即刻搵水淋先得,普通水就得。」
而資深通渠師傅「棠記」表示,年紀較輕、經驗相對較少的師傅,使用通渠水時必須加倍小心,按照使用說明等候一段時間後,才可加水沖渠。他又指,通渠水有機會蝕穿渠管,釀成意外,加上大多只能溶解表面的油脂或阻塞物,故他傾向使用有螺絲頭的長形專業通渠工具,伸入渠管徹底挖鬆淤塞物後再泵水,便可輕易將淤塞物沖出,達成通渠效果。
案發於今日(24日)下午約1時19分,安平街2號利豐中心一間OK便利店,有工人於通渠期間,有腐蝕性液體濺出。意外中,3男1女受傷,由救護車送往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理。警方將案件列作「工業意外—有人意外受傷」處理,現正調查事件。
據了解,一名姓梁(27歲)外判公司的通渠男工人,奉命到上址便利店的廚房通渠,據悉曾使用強力通渠水,亦曾倒入超過90度的滾水,未幾突有「水柱」噴出,該名工人首當其衝,臉部、身體及腳部遭嚴重灼傷,脫皮紅腫。事件中,另有3人送院,包括姓羅(38歲)男職員,他臉部受傷;一名姓葉(41歲)男顧客額、眼受傷;另有一名姓楊(45歲)女職員不適送院。
勞工處稱已知悉事件,並已展開調查。OK便利店—香港回覆查詢時表示,公司深感遺憾及對傷者表示深切的慰問。現時公司正就此意外積極及全力配合調查,強調「定會對此次意外的傷者提供最適切的協助及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