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呢設施造價驚人 惹爭議即拆 鰂魚涌不能避雨亭遭聯署移除

撰文:朱雅霜
出版:更新:

石澳龍脊(Dragon's Back)近日出現一座三指怪爪裝置,劣評四起,今日(8日)旋即被移除,「壽命」僅三天。「龍爪」原來是漁護署新增的觀景點擺設,署方回覆稱,審視後認為擺設與附近自然環境並不配合,又指擺設不牽涉額外費用。
翻查資料,過往不少社區設施設計騎呢、造價驚人,六年前東區區議會耗資21萬元興建鰂魚涌「不能避雨亭」,擺放兩個月遭居民聯署拆走;三年前分別由發展局展出的葵青「古墓」及運輸署興建的屯門友愛邨「山墳」,同樣是巨額「短命」工程。

▼▼一圖睇清本港騎呢設施▼▼

政府於2008年在18區推行地區小型工程計劃,為區議會在地區推行的工程撥款,旨在改善地區設施、居住環境及衛生情況,根據計劃網頁,直至去年12月,約6800項小型工程設施相繼落成,開支超過40億元。然而多個工程被質疑為「小白象」,2015年5月,鰂魚涌海堤街行人路出現兩座「不能避雨亭」,底座為巨型石墩,佔去逾半避雨空間,其造價高達21萬元,避雨亭被公眾斥無法避雨兼阻路。其後東區區議會又提出「優化方案」增設座椅,居民為阻浪費公帑發起聯署,最終「不能避雨亭」在7月被拆遷。

2018年4月底,發展局在無諮詢區議會的情況下,在葵涌廣場與新都會廣場的交界處,展出慶祝回歸20周年「城市藝裳公共藝術比賽」得獎作品「安全島」,安裝及清拆工程費用上限高達85萬元,原定展期為一年,惟「安全島」以環保磚堆砌出起伏山形輪廓,被嘲為似鬧市「山墳」,又引起市民不安,最終只有兩個月「壽命」,在7月初被移除。

在葵青「古墳」被剷走第二個月,運輸署為阻止聚賭,在屯門友愛邨近翠寧花園皇珠路的入口,以岩石鋪砌「小丘園境」,斥資20萬元,但其半球外貌似「山墳」,惹來居民不滿,最終工程未落成,便在月底開始清拆。

鰂魚涌「廢墩」避雨亭(網上圖片)
+3

↓↓↓其他爭議項目↓↓↓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