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尋「獵物」 重犯性罪行風險高 過來人:網上女生說話開放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患精神病的在囚人士,透過製作藤器、工藝品,從而獲得成就感。(梁鵬威攝)
高級臨床心理學家許淑嫻(右)指,為獲釋性罪犯提供社區支援,可減低他們重犯風險。左為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梁永亮。

懲教署於本月起正式使用,由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合作研發的「性罪犯風險及更生需要評估工具」計劃。該署轄下小組訪問了309名在囚性罪犯,及分析814名已獲釋的性罪犯個案記錄後,調查發現約七成年青性罪犯平日沉迷打機。曾以互聯網犯案的成年性罪犯,重犯機會較高,該署的高級臨床心理學家許淑嫻指,因性罪犯易在網絡上尋找「獵物」,如少女及小朋友。一名在囚性罪犯指,因網上的女生說話開放,又不知對方容貌,易談及敏感話題。

 

懲教署性罪犯心理評估及治療組訪問了91名在囚年青性罪犯及218名成年在囚性罪犯,合共309人個別面談兩小時,並邀請122名非性罪犯的年青在囚人士作比較,另分析由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間獲釋的814名性罪犯個案記錄。研究結果顯示,40%的成年性罪犯在獲釋後,若缺乏住宿、工作及金錢支援,會增加性罪犯風險。而約16%曾以互聯網犯案的成年性罪犯會有較高的再犯風險。另外,受訪的年青性罪犯中有一半人面對不同的家庭壓力,如父母不和、家庭關係惡劣,他們因而焦慮及感孤獨。

 

 

33歲的在囚性罪犯光仔(化名)指,經心理學家教導後,已學會與女性相處時要「循序漸進」。(梁鵬威攝)

33歲的在囚性罪犯光仔(化名),因與未成年少女性交及製作兒童色情物品而被判囚。他指,現時正參加為期6至8個月的心理課程,其中一份功課是寫自傳,了解到自己做事不顧後果的性格,心理學家教導他要以正確途徑交友,他直言已學會與女性相處「循序漸進」,不能心急。

 

根據懲教署數字,該署過去三年每年平均收納了260名性罪犯,由2014年的253人下降至去年的227人,而去年獲釋的性罪犯有210人。許淑嫻指,性罪犯獲釋後完成兩年監管期,重犯所有罪行的重犯率在2012年為10.7%,其中重犯性罪行的比率為5.5%。

 

青山醫院平日會有醫生團隊,到懲教署轄下的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定期為干犯刑事罪行的精神病患者治療。該醫院法醫精神科部門主管蕭敏慧指,有外國數據顯示,在囚人士比一般人患嚴重精神病的機會高兩、三倍,如妄想、幻想、焦慮及抑鬱等;而有酗酒及吸毒習慣的柙人士,因「未斷癮」,較在囚人士更易患精神病。現時治療中心設有職業治療,懲教署高級監督謝國輝指,有在囚人士學了幾年籐器製作,現時三日內可完成一張籐椅,在囚人士除了有成功感,更學會與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