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飯房」過來人稱曾想自殺 社協促懲教署減獨囚
俗稱「水飯房」的特別組獨立囚倉,主要囚禁因犯事而要隔離的囚犯或自願申請獨囚的犯人等。不過有「水飯房」過來人表示,獨囚時無所事事,悶得胡思亂想及在牆上寫字,甚至曾有自殺念頭。社區組織協會也以外國為例子,指獨囚會危害犯人的精神健康,出獄後再犯事的機會亦較大,且懲教署獨囚的成本亦高,故促請懲教署減少獨囚。懲教署回應指,隔離囚禁安排有申訴機制,又指就該名公眾人士的嚴重指控,強烈建議該名人士將事件轉交警方跟進。
(單獨囚禁)是一場惡夢,每次想到那情況,都覺得死過翻生。喺入面死咗都無人知。
49歲的馬沙迪是巴基斯坦裔港人,年輕時染毒癮多番犯事,10多次進出監獄的經歷,以2009年在囚時遭單獨囚禁,令他畢生難以釋懷。他聲稱該年在荔枝角收押所還柙期間,就3名懲教人員打傷1名台灣犯人後致死的案件,向警方提供案件資料,在錄口供後,疑被懲教人員追究,被指在囚室收藏掃帚棍及精神失常而遭單獨囚禁。
馬沙迪指,獨囚期間,除了沐浴和放風外,每天23小時都被關在「水飯房」無所事事,悶得胡思亂想及在牆上寫字,甚至曾萌生自殺念頭。被問及為何無向到訪的太平紳士投訴,馬沙迪指「後果」會很嚴重,為免身上多幾道傷痕,大部分囚犯都不會投訴。
社協指獨囚危害犯人精神健康
過去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曾批評香港獨囚普遍及欠規管,社區組織協會則就獨囚發表報告指,懲教署每年平均有8,000宗獨囚個案,但外國有研究指,獨囚會危害犯人精神健康,令他們焦慮、有幻覺、失眠,甚至自殺等,而2006年美國加州的獄中自殺個案中,69%發生在隔離囚倉。況且在監獄管理的立場,據外國研究,獨囚成本高,也會增加在囚人士違規及暴力傾向,出獄後再犯事的機會較大。
社協幹事練安妮指,懲教院所規矩太多太廣,晾囚衣或交換食物等小事,人員已可將在囚人士送往「水飯房」,故促請懲教署修訂規矩,盡量減少單獨囚禁。她又指,懲教署未能就單獨囚禁的原因提供統計數字,批評懲教署處事封閉,長遠應設立獨立監察機構檢視所有獨囚個案。
懲教署回應指,據法例,隔離包括主動要求保護、違反監獄秩序、有暴力傾向或涉及藏有毒品等行為的在囚人士,以維持院所秩序和紀律,及保障各方安全。 在囚人士若不滿安排,可循現行機制的不同途徑向懲教署署長、巡獄太平紳士、立法會議員和申訴專員公署等相關團體申述或投訴。對於馬沙迪對部門的指控,署方強烈建議他將事件轉交警方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