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衝擊】重返立法會外清理垃圾 少女:未獲政府回應感悲哀
撰文:陳欣彤
出版:更新:
昨日(1日)立法會被衝擊後,有不少市民今自發回到立法會示威區外清理及分類垃圾。大學畢業生葉小姐指昨日亦曾身處立法會一帶,對於政府仍未回應市民訴求感到悲哀,想到昨晚現場會遺留大量垃圾,因此今午相約友人到立法會外清理垃圾。
葉小姐自今午2時起,與其他自願前來的義工把垃圾分類。她提起6月連串示威及集會活動,市民多次示威向政府表達訴求。她慨嘆政府沒有理解市民想法,至今從未真正回應訴求,令大眾盼藉衝擊逼使政府與民眾對話。她認為政府現時是希望把事件淡化,並接受行政長官林鄭月餓「暫緩」等於「撤回」的解釋,而大眾亦會慢慢忘記,因此有示威者選擇以衝擊的方式喚醒市民對條例的關注。
經歷2014年雨傘運動,葉小姐更關心時事,尤其是香港與中國的新聞,但她一直沒有「走出來」,直至是次修訂《逃犯條例》一事。她直言對政府的不滿,由港珠澳大橋及人工島興建等政策累積,還有「銅鑼灣書店」事件,令她感到香港與內地關係越趨緊密,擔心《逃犯條例》修訂後會進一步拉近,因此這次才參與示威及集會活動。
今天立法會外有不少年輕身影,一對年輕夫婦在下班後加入回收資源的義工行列。二人看見青年人為香港爭取民主時,都希望盡自己一份力。呂先生每年都參加六四晚會,惟出席遊行則繼零三年23條立法大遊行後,再次上街,更參加一個月內的3次遊行。呂太太坦言向來政治冷感,但身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從小享受自由,擔心香港民主社會正在逐步收緊,而與丈夫參加一連三次的反修例遊行。
呂先生認為政府沒有回應市民訴求,更不願嘗試以回應市民化解衝突。他指月內100萬人、200萬人上街政府都未給予回應,直至有示威者衝擊立法會,他直指政府重視玻璃損毁程度比三條人命更重要,坦言政府已失信於大部分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