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康設靈】親友、高官最後送別 戰友製工殤紀念碑模型承遺志
36年來為工人捍衛權益、扶助工傷家屬走過傷痛,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陳錦康於5月5日深夜病逝,享年60歲。家屬今晚為他設靈,高官戰友均前來送別,悼念這位半生為工人謀福利不遺餘力的工運先驅。
紀念碑模型繼承遺志
陳錦康喪禮於紅磡萬國殯儀館舉行,今日(23日)傍晚設靈,以基督教儀式進行,靈堂中央牌匾寫上「主懷安息」四字,旁邊除了放滿各界人士致送的花牌,其中一角擺放一個由韓國勞工團體頒發的鳴謝牌匾,表揚陳錦康多年來於勞工權益作出的偉大貢獻,以及由同事製作的「香港工傷死難者紀念碑」的模型,代表向陳錦康多年致力爭取成立工殤紀念日及豎立紀念碑,為壯志未酬的遺願致意。
獨子回港奔喪 張建宗、聶德權高官到場致意
過百名親友及各界人士於靈堂向陳錦康作最後致意,包括由澳洲趕回港奔喪的陳錦康獨子卓然,以及繼承陳錦康的工權會署理總幹事蕭倩文。多名政府官員均有致送花牌,包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其中張建宗及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傍晚亦有到場悼念。另外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梁耀忠,以及前議員兼工業傷亡權益會主席劉千石、工黨李卓人、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等均有到場送別好友。
戰友:30多年努力沒有白費
由工業傷亡權益會編印的悼念冊中,以「橫眉俯首 光照人前」為題,記載親友、戰友及各界人士對陳的懷念。與陳錦康並肩作戰多年的工權會司庫梁寶霖撰述,認為陳一生最遺憾的兩件事是未能爭取中央補償基金及豎立工殤紀念碑,但指其三十多年來努力令工傷者聲音得到大眾認同,並沒有白費。
生前回憶工運之最
悼念冊又記載陳生前回憶錄,回顧工運旅程之最,當中最惱氣的是法例改善往往建基於工人的犧牲,如禁手挖沉箱、立法規管吊船等,因意外震撼令政府不能迴避著手改善;最痛心是於意外發生後,公眾焦點只集中於慘劇上而非如何保障及避免意外再發生;而最欣慰則是多年來會員及有心人士的支持,及同事多年來風雨同路,「相信是因為大家認同工友為香港的繁榮和建設而犧牲,這件事本身很值得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