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嬰猝死】沙田18個月大男嬰打混合疫苗後發燒 昏迷送院亡

撰文:黃偉民 陳諾希
出版:更新:
警方正調查事件。(黃偉民攝)

今(26日)早上7時12分,警方接報指,一名18個月大姓餘的男嬰於沙田黃泥頭村的家中昏迷不醒,40歲姓何女母親發現隨即報警。救護人員到場將男嬰送院搶救,惜告不治,警方正調查事件。

據了解,男嬰昨日接種混合疫苗後,晚上曾發燒,家人早上發現嬰兒昏迷,由救護車送院搶救後不治。

警抵黃泥頭村一村屋調查。

父親神情哀傷協助調查

男嬰父親其後陪同便衣警員返抵住所調查,他不發一言,神情哀傷。而男嬰母親痛哭流涕,由友人陪同乘的士離開醫院。據悉,他們一家三口與外傭居住在上址一村屋單位不足一年,單位外掛有不少嬰兒衣物。

衛生署:男童當天無不適 逗留期間無不良反應

衛生署回覆查詢指,該男嬰昨日(25日)曾到母嬰健康院接種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痹混合疫苗加強劑,當天男嬰沒有任何身體不適,接種疫苗後,在母嬰健康院逗留期間並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男嬰過往健康良好,之前在母嬰健康院接種疫苗後亦沒有嚴重過敏反應記錄。由於接種疫苗後有機會出現發燒症狀,母嬰健康院當天依照一貫程序處方退燒藥給男童備用。

衛生署指如兒童過往曾對此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一般不宜接種此疫苗,而大多數兒童在接種此疫苗後都不會有嚴重反應。接種疫苗後較常見的反應包括髮燒、焦燥、疲倦、食慾不振、嘔吐、頭痛、肌肉疼痛、接種部位疼痛或紅腫等。如家長髮現兒童有呼吸困難、休克等罕見情況,應即到急症室求醫。

兒科醫生:注射卡介苗風險低

兒科醫生陳欣永表示,卡介苗為預防肺結核,而注射卡介苗風險低,嬰兒因打卡介苗引致發燒甚至死亡的個案極為罕見。由於肺結核在本港橫行,因此一般而言,只要在港出生的嬰兒於初生首一、兩天,無論私家或公立醫院,都會為嬰兒接種。「除咗嬰兒一出生時輕過兩公斤,或者唔系香港出世,唔系都會幫佢哋打卡介苗。例如系美加兩國出世,當地唔會為BB打卡介苗,所以就會返香港打針。」他又稱,卡介苗與其他疫苗有異,不良反應通常會延遲出現,接種者普遍會於2至4星期內才會在局部皮膚看到表徵,一般出現灌膿或小潰瘍的情況。另外亦有百萬之一的罕見不良反應,如骨炎。陳續指,就此個案,男嬰於接種後出現發燒未必直接與疫苗有關,他懷疑男嬰在注射疫苗前可能已感染病菌。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表示較少聽聞有嬰兒接種卡介苗疫苗後不治的個案,馮指卡介苗主要供初生嬰兒注射,因此疫苗風險較低。不過他提醒父母,如嬰兒有任何簡單病徵,如咳嗽、肚瀉等,都不應讓他們接種任何疫苗,以免影響免疫系統。

衛生署資料顯示,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結核病的疫苗,並已包括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疫苗雖然未能百份百預防癆菌感染,但它能夠有效地預防肺癆病引起的嚴重併發症。衛生署胸肺科向香港所有初生嬰兒提供卡介苗防疫注射服務,而15歲以下的居港兒童如從未接種卡介苗,亦可以直接接種。

本月三宗嬰兒猝死案這是8日內第3宗嬰兒猝死事件,本月19日,油塘油翠苑漾美閣亦曾發生嬰兒猝死案,一名9個月大嬰兒凌晨時分突然嘔奶昏迷,抵院搶救後終告不治。另外,上周五(22日),一名7個月大、患流感的女嬰清晨於大圍寓所內昏迷,送院後證實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