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悠瑪出軌】感應亡者的痛 為男童拼好顏面 修復師:一起回家

撰文:楊婉婷 王譯揚
出版:更新:

他們沒踏上出軌普悠瑪列車,卻同樣與遺屬承受著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他們是一群義務遺體修復師,似感應到董家遺屬喪失八位至親的悲慟,及亡者未了願。修復師陳修將語帶哽咽說,修復師要與亡者及遺屬建立感情,「設身處地想,躺這裡的人是自己會怎樣?」「今天做五個人,讓自己變成那五個人」。於是,他們不眠不休,以比平常快兩倍的速度,熬夜將八具遺體修復完畢。因他們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要令這不幸家族「一起出門,一起回家」。

今天做五個人,讓自己變成那五個人,或是他們的家屬,我們的想法和情感會不斷做轉換,要不斷做調適。
義務遺體修復師陳修將

義務替往亡者恢復原貌

普悠瑪列車出軌翻側災難導至18名乘客死亡。死者在車廂連環碰撞,或被拋出車外重創,身體受到損傷,甚至肢體折斷。數十名「76行者」遺體修復師接到消息,從台灣各地趕至宜蘭縣立殯葬管理所(員山福園),義務替往亡者恢復原貌。

這群義務修復師熬夜修復遺體,他們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要令這不幸家族「一起出門,一起回家」。(羅君豪攝)

整個家族 五家庭破碎

陳修將等人致力協助的,是台東船長董進興家族,董家17人到台北參加女兒喜宴,回程卻家破人亡,八人罹難。死者包括董進興本人、妻子王綠雲、胞弟董進發、12歲孫女董佳惠、9歲孫兒董益良、董玉蘭及其丈夫何發仁,以及外甥女何青晏。董家長女董小羚早前悲慟哭訴﹕「整個家族,五個家庭,破碎了。」

董家長子董民海更是一夜之間失去父母及一雙兒女,他拜別子女時泣不成聲稱﹕「佳惠,爸爸知道妳一直都很乖,妳要牽緊弟弟的手,跟著爺爺奶奶一起走……阿良你要牽姐的手跟著走……」。

目送董家家屬帶著罹難者遺體離開,陳修將說心裡沒有感到放鬆,卻是難過和不捨。(羅君豪攝)

為董家小弟重建頭顱 撐起顏面

家屬懇求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盡快修復八人的遺體。團隊即號召志工從前天晚上連夜工作,至昨晨6時全部修復完畢。76行者召集人王薇君說,大部分人遺體大致完整,只是外表有傷。但董家小弟弟的頭顱破裂凹陷,必須要重建頭顱,才可以撐起顏面。

義務遺體修復師陳修將說,修復時會代入家屬的身份,與亡者建立感情。(羅君豪攝)
譬如記者、作家,你們要寫一個人、一個故事時,要投入其中,要了解環境、了解這個人,體會他的生活、工作、能力,才可以寫出一個人。
義務遺體修復師陳修將

完成修復董家八具罹難者遺體,修復師並沒有工作告一段落的喜悅,心情仍然沉重和失落。陳修將眼眶泛紅,是疲累,更是憂傷。他稱,這份工作,心理上承受很大壓力。望著記者,他以寫作為喻說:「譬如記者、作家,你們要寫一個人、一個故事時,要投入其中,要了解環境、了解這個人,體會他的生活、工作、能力,才可以寫出一個人。」

遺體修復師深入了解往生者背景,與他們建立一種情感,「要設身處地去想,躺在這裡的人是我們的親屬,我們會怎麼想?」。(王薇君fb圖片)
要設身處地去想,躺在這裡的人是我們的親屬,我們會怎麼想?在這過程中,會和亡者之間生出很多的情感
義務遺體修復師陳修將

跟亡者產生出很多情感

陳修將指,修復師要盡可能從家屬方面了解亡者生前的樣子、性格,「我們會比較有一個同理心,去對待這個被我們服務的人,同時要設身處地去想,躺在這裡的人是我們的親屬,甚至是我們自己。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會怎麼想?在這個過程中,會和亡者之間生出很多的情感。」

八名董家罹難者中,陳修將負責修復五位,「要讓自己變成那五個人,或是他們的家屬,我們的想法和情感會不斷做轉換,要不斷做調適。」

以平日的速度,八具遺體要花兩天才能完成修復,但修復師體會到董家家屬希望帶着所有親人,盡快離開這傷心地,陳修將與他的團隊連夜趕進度,以快兩倍速度修復,十多個小時便完成工作,過程中全心全意投入,沒有馬虎,只因他們感應到死者及遺屬的想法——帶著逝去的至親,「一起出門,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