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5宗奪命山難 「紅衣飛虎」籲山客量力而為
民安隊是由3000多名香港市民組成的一支義務輔助應急隊伍,其中,有「紅衣飛虎」之稱的山嶺搜救中隊更是隊中皇牌,全員164人,職責是提供專業的山嶺搜救技術,以支援相關部門的行動。2017年度的山嶺意外死亡人數達15人,創三年新高。山嶺搜救中隊分隊指揮官潘頌華呼籲市民量力而為,避免獨自上山,更重要的是將遠足行程預早通知親友,以防萬一。
近年,港人對遠足活動的熱誠有增無減,但山野安全的知識,似乎仍未足夠。據消防處紀錄,2017年魂斷山嶺的死亡人數共有15人,遠超2016年的7人和2015年的10人;與此同時,2015年至2017的山嶺受傷人數,分別為213人、269人及175人;而山嶺搜救的召喚宗數則維持於1300至1400宗不等。參考2017年數字,民安隊山嶺搜救中隊的服務時數在過去10年,已由206小時增至699小時,增幅達3倍有多。
綜觀多個遠足地點,烏蛟騰在2017年「殺人」最多,共有3名山客於該處遇險身亡。而除了一些傳統高難度路線,如鳳壁石澗、吊手岩、狗牙嶺外;一些看似簡單而安全的山徑,例如龍蝦灣、大棠、狗嶺涌等,亦曾發生過致命事故。
義務搜救 有求必應
民安隊山嶺搜救中隊分隊指揮官潘頌華(Walter)指出,一般的山嶺搜救行動均由消防處主導,而當處方需要更多人手進行大型、長時間的搜救行動,就會要求民安隊協助,動員山嶺搜救中隊出動。而每逢公眾假期,中隊都會在民安隊總部以及飛行服務隊基地候命,以備隨時出動協助遇險的遠足人士。但假如出動時間在半夜或非當值時段,民安隊就會召集輪值隊伍,各隊員需於45分鐘內到民安隊總部報到,以便收拾器材及擬定搜救計畫,趕赴事發現場。
民安隊在山嶺搜救上扮演重要角色,惟各隊員均有正職,只好騰空工餘時間,義務守護港人安危。潘頌華正職是義肢矯形師,他坦言,大家都需在接到召喚後立刻放下工作,甚至犧牲睡眠時間出動,故難以要求他們像正規部隊一樣,在收到應召後立刻趕赴現場。他提到,在正常的編制,一般由1名長官帶領9名隊員出車,但有時情況危急,只有4至5名隊員也得先出動。
民安隊行動及訓練主任李明章補充,警方的失蹤人口調查組亦會請求山嶺搜救中隊出動,協助搜索懷疑走到野外的失蹤人士,「某啲斜坡、叢林認為有可能,而佢哋嘅裝備未必太適合,都會搵我哋出動。」「有咁嘅要求,我哋就會咁做,我哋唔會Say No嘅,因為我哋嘅職責係輔助正規部隊。」
遴選要求高 隨傳隨到最重要
要從3000多名民安隊員中突圍而出,加入有「紅衣飛虎」之稱的民安隊山嶺搜救中隊,過程絕不簡單。隊員必須在民安隊服務滿3年,並通過嚴格挑選,包括高空及負重測試,確保隊員有足夠的體能和膽識執行任務。假如面試者符合要求,就能進入下一階段,參與為期6天的山嶺搜救課程。但學員們尚不能鬆懈,只因這仍是考核的一部分;教官會於過程中,觀測學員的體能、領導能力、團隊精神等特質,假如學員符合要求,就能進入長達8個月的「新人班」,正式成為「紅衣飛虎」一員。
正所謂「新嚟新豬肉」,新人受訓期間,只要接到緊急召喚,中隊大多都會叫他們隨隊出勤;但這並非資深隊員欺負新人的手段,目的在於測試他們能否放下手頭上的工作,趕在限時內到總部報到。此外,山嶺搜救中隊要求隊員每年接受270小時的持續訓練,內容包括導航技巧、直升機吊運、急救等。隊員亦需接受英國皇家空軍每兩年一度的技術標準檢測,以確保中隊達到國際水平。
除山嶺搜救中隊外,民安隊亦會在週日及假期,派員巡邏熱門的遠足徑,例如龍脊、赤徑、港島徑之類,為有需要的遠足人士提供協助及指引。
加入民安隊22載 難忘搜救自閉小孩
潘頌華加入民安隊22年,出動次數多不勝數,他憶述一次行動,搜救對象是一名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事緣小朋友與同行人士遠足時,突然掙脫走失。山嶺搜救中隊接到召喚,便出動搜救該名小孩。「我哋都有收到訊息,話佢可能好驚人嘅,大聲叫嘅話,就算佢係側邊都唔會理你。」
在闊遼山頭搜索失蹤者,難度已十分之大,更弊的是求助者不會呼救,情況猶如在玩捉迷藏。「我都會提醒隊友,係搜索期間唔可以單靠聆聽呼救聲,可能真係要親身走入去,睇清楚各個有可能嘅窿窿罅罅,睇清楚會唔會匿埋係度;另外,係遇到佢嘅時候,語氣同埋態度需唔需要溫柔少少,氹吓佢;或者唔直接埋去住,我地知道佢係度,就叫佢屋企人過來,等佢情緒可以穩定啲。」
潘頌華又提到,自己曾處理過不少獨行遠足者的事故,有些更是老人家,「佢可能只係行去草邊去個廁所,但係踎低起身見頭暈,果一下就暈咗,咁就無人幫到佢,無人知道佢出咗事,其實我哋都遇過好多依啲情況。」他呼籲遠足人士切忌單獨行山,最理想的是組成4人或以上小隊同行,以備出事時,兩名同行者可離開求救,其中一位則留在原地照顧傷者;遠足人士亦應先擬定行程表,將預計上落山時間以及路線通知家人,假如不幸遇險,也能縮小搜救範圍,儘快救出當事人。
死者已矣 潘頌華:帶佢返屋企,唔好留係個山度
「我哋都做過一啲好長時間嘅行動,最後都無結果。」潘頌華以去年8月,統計主任陳永華於烏蛟騰遠足時失蹤為例,消防及民安隊搜救多日仍未能找回事主,至6日後才有行山人士報案,指下苗田附近傳出惡臭,救援人員才於山徑下30呎的溪澗,發現事主的屍體。
「其實坦白講,每一單我哋同事都會用心做,當然搵到佢我哋會好開心,但其實有時搵唔到,我哋同事都會覺得盡咗一分力,點解咁講呢?有時我哋進行一個好長時間嘅搜索,都仲未搵到佢,但係我哋用心搜索過嘅地方,我哋都幾有信心佢唔係果個位置,其實對成件事已經幫到啦,咁我哋就可以放資源去第二度進行搜索。」「有時好唔好彩,該名人士已經離世,但我哋嘅心態係希望帶佢返屋企,唔好留佢係個山度,其實我哋心態都好正面嘅。」每次出動,關乎的是一條人命,而世間上相信也沒有什麼比性命安危更為重要;天意弄人,就算他們再努力,總不能次次鬥贏死神,從鬼門關將人救回來,隊員們都知道,盡力就好。
記錄位置防不測
保安局應用程式「保安一站通」於今年3月推出「遠足留蹤服務」,用戶只要啟動服務並登記流動電話號碼,程式就會在隨後的24小時內,每隔5分鐘把用家的位置傳送到伺服器;假如手機未能接收信號,則會將GPS定位紀錄儲存於手機,當進入信號覆蓋區,程式就會立刻上載自身位置到伺服器。一旦市民迷途或遇險,資料將有助救援隊伍加快救援工作。若無搜索要求,記錄將於7天後自動刪除。
潘頌華表示,在搜救清醒的遇險人士時,他們會指導待救者利用Whatsapp的「位置傳送」功能,以確定其位置。而至於昏迷的傷者,例如早前在大嶼山玩滑翔傘,遭怪風吹至失蹤的鍾旭華,消防處或警務處就會請求電訊供應商協助,透過發射站偵查遇險人生的手機信號。但即使能得到相關資訊,範圍也十分之大,最準確的範圍也大至1公里乘1公里。故此,他呼籲遠足人士於出發前做好準備,自行評估風險。
民安處將連同消防處、中國香港攀總等機構,於10月14日假屯門文娛廣場舉辦《山嶺活動安全推廣日》,透過講座、拯救技術示範、攤位遊戲等節目,向普羅大眾宣揚山野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