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一個月後】守護大澳的男人 笑談最強風一刻 勸退死守老伯

撰文:賴雯心 蔡正邦
出版:更新:

一個月前,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暴風怒捲全城,處處樹塌水浸。低窪地區大澳居民如臨大敵,一群「守護大澳的男人」,心知天災無法避免,甘願離開市區的安樂窩,回到大澳的老家,協助老人抬起家具,使居民家園免受水浸之害;又發揮自己「地頭蛇」的優勢,將警方與民安隊帶到需要幫助的地方。水浸得最厲害一刻,他們剛救了村民,回到水浸過大腿的屋內,浸著腳吃魚粥、食蟹笑抗暴風。他們說,自己只是一群愛划龍舟的「烏合之眾」,25年前成立駿義龍體育會,因此成為好友。但每次颱風吹襲,他們總有默契,即使天各一方,都會回到大澳的老家留守,保護居民。

山竹吹襲當日,這群守護大澳的男人,在水浸屋內笑抗風暴,救人救災。(資料圖片/蔡正邦攝)

山竹襲港當日,風暴吹得最強烈一刻,記者正在大澳採訪,當時,記者放在防水袋的相機亦吿失守,焦急徬徨之際,記者遇到一名踢拖街坊路過,向他求救,想入他的棚屋暫避。踢拖男叫阿平,他二話不說,招呼記者入屋避災,原來,阿平早已搬離大澳,但為了在風雨中照顧受困的長者,他跟一群龍舟隊舊戰友,回到老家,救人救災。

+6
25年前,幾個「黃毛小子」為了龍舟夢,成立駿義龍體育會。(賴雯心攝)

因龍舟相聚 土生土長大澳人誓護家園

阿平是「守護大澳的男人」其中一員,他們有個共通點,都是龍舟隊駿義龍體育會的成員。其實,這水鄉不少老居民都是龍舟好手,大澳的龍舟隊亦曾參與國際賽事。而遐邇聞名的「大澳槳」,更是世代相傳。「大澳槳」即指,船員會在龍舟賽事的尾段以半跪式揮槳作衝刺。駿義龍體育會創辦人兼教練黃劍聲指,成立體育會時,他們只是一群愛龍舟的黃毛小子,為了擁有自己的龍舟船便聚在一起。

「愛同責任都有」 水深及腰四出助人

時至今日,體育會的成員各有家室,不少人更已經搬出了市區,但每逢過節或是有颱風吹襲,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回到大澳,這次對抗山竹,亦不例外。「愛同責任都有。好多老人家留喺度,我哋啲後生只係略盡綿力啫。」說是「後生」,其實黃偉業(阿業)今年已45歲,他在大澳土生土長,搬到市區居住已30年。他和另一位同是45歲的成員張志平(阿平),在山竹吹襲前一天回到大澳,幫助老人將家具墊高防災。今次山竹吹襲,阿平指幸天文台預警準確,一星期前已通知大澳居民,所以比颱風黑格比吹襲時的準備更充足。

山竹吹襲當日,阿平的母親到庇護所居住了兩晚。而他、阿業和體育會的一眾兄弟,則在大澳水深及腰的街巷間穿梭,四出尋找需要幫助的對象。

阿業指,山竹期間特意返回大澳,是為了延續老人家想保留漁村的心態。(賴雯心攝

多次勸喻死守家園老伯 「抬都要抬佢走」

阿平和阿業猶記得,山竹當日,他們協力勸退了一位堅持留守家園的老伯。當時,在新基橋附近居住的伯伯指自己會死守家園,又揚言:「上次天鴿都係咁啦!」,上午兩人多次勸喻他離開不果。伯伯的鄰居擔憂不已,不斷致電老伯,勸他離開,屋內屋外氣氛都非常緊張。至下午風勢最為強勁的時候,新基橋地區的水已浸至膝蓋位置。阿平和阿業達成共識,指若伯伯拒絕離開,「抬都要抬佢走。」幾位成員再三拜訪,而老伯眼見雨勢加劇,水位漸高,終同意離開,在幾人的護送下,到達安全地方。

被問及當時有否擔心自己有危險,阿平和阿業不約而同地說:「怕,當然怕」。「但見到佢哋(居民)咁堅持要留守自己間棚屋,我哋能夠做嘅就係盡量勸佢哋行去一個安全啲嘅地方咁解。」阿平亦言,自己無法控制天災,唯有略盡綿力。「盡量幫以前為咗大澳(努力)嘅前輩,冇前輩,又點會有棚屋?責任大家都有,盡力做。」

「我哋係為大澳而戰!」

時光荏苒,當年的黃毛小子今日已屆不惑之年,不少留守的居民亦已年老,大澳的人情味是否已無人可續?阿業常對兒女說,父親的根在這裡,若能多回來便多回來。即使他們對大澳的感情慢慢變得淡薄,亦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體育會黃教練則言,自己在大澳的根源遠流長,兒子的應是一樣。三人道來,大澳的情,在於彼此的信任,令他們可以從不閉家門;也在於從不拒人門外,令他們可以和剛認識的陌生人對酒當歌。城市人的利益計較,在大澳似乎都不再重要。「大澳係一個國家,香港係另一個地方。我哋係為大澳而戰,唔係為香港而戰。」大澳於他,比香港更為親切。

回顧9月16日「山竹」襲港: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