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旭華搜救】01專訪 遺孀重組120小時大搜索 揭定位技術不足

撰文:彭愷欣
出版:更新:

今年7月22日,滑翔傘飛行員鍾旭華在大嶼山伯公坳遇怪風失蹤命喪,遺下結婚七年的太太。意外兩個月後,鍾太接受香港01訪問透露,在失蹤第四天,家屬以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鎖定鍾旭華在大東山,但警方當時依賴電訊商手機訊號判斷位置,直至第六日始找到他。
為何最初集中搜索芝麻灣,最後鍾卻在大東山?家屬早告知了鍾的定位,為何要多花兩日始找到他?冷靜整理思緒,鍾太細訴她對搜救過程的疑問,希望當局能改善搜救行動採用的定位方法,「既然意外發生咗,想幫到日後搜救工作,以此為鑑。」

既然意外發生咗,想幫到日後搜救工作,以此為鑑。
鍾旭華太太
鍾太(圖左)希望局方能與時並進,使用先進科技進行定位。(魯嘉裕攝)
鍾太當日將時間軸記載的地點告訴警方。(受訪者提供)

遺孀重組120小時大搜索

保持冷靜語調、表達對前線搜救人員的感激,鍾太向記者重組120小時的搜索過程,訴說她對追蹤定位技術的疑問。7月22日下午二時,鍾旭華與一眾傘友在大嶼山伯公坳玩滑翔傘時突遇怪風,眾人被吹散,三名傘友雖受傷但無大礙,惟鍾旭華失去聯擊,眾人於是報警。失蹤時,鍾旭華身上有GPS、無線電及手機,定位功能是否有效發揮?

失蹤第二日:手機紀錄在鳳凰山以南

事發後,鍾太與一眾熟悉IT的朋友,趁丈夫手機仍有電時,用手機GPS分析定位。在鍾旭華失蹤第二日,她登入丈夫的Google時間軸(Timeline),找到手機紀錄其位置或在鳳凰山以南(見右圖)。不過,在同日,警方向電訊商取得發射塔訊號,發現長洲及石鼓洲的發射站均收到鍾的手機訊號,顯示於芝麻灣,於是救援人員集中搜索芝麻灣一帶。而事實最終發現鍾的地方為大東山以南500米,與芝麻灣有五公里距離。

圖中有重疊位置,顯示鍾旭華行程有折返。(受訪者提供)

失蹤第四日:Google時間軸顯示在大東山

48小時搜救無果,鍾旭華踏入失蹤第三日。在7月24日,鍾太終按捺不住,詢問警方為何不使用手機GPS定位,對方才拿取鍾旭華Facebook用戶名。到了失蹤第四天,鍾太與朋友仔細分析Google時間軸顯示的路線,發現有路徑重疊,顯示鍾的位置是在大東山一帶的山坡(見左圖),相信有可能是遇風吹折返,於是立即告知當局。原以為搜救行動終明朗,鍾太深信搜救隊會到該山坡查看,豈知得到的答案是,搜救人員只是重覆在郊遊徑附近搜索,到了相關地點後便會張望。不過,滑翔傘涉及風向、風勢,與一般行山遇險個案不同,沿郊遊徑重覆搜索,真的可以找到鍾旭華?

失蹤第五日:電池耗盡訊號消失 家屬分析找到仔細座標

黃金72小時搜救時限已過,發射塔不再偵測到鍾旭華的手機訊號,相信電池耗盡,鍾太與朋友不放棄,再使用Google Takeout功能,分析Google時間軸的數據,終在鍾旭華失蹤第五天的早上11時許,匯出一個可顯示鍾旭華位置座標的檔案,並提供給警方。

家屬竭盡所能找尋線索,豈料警方未掌握相關科技知識,未能打開該定位數據檔案。一眾人只能自行再分析資料,下午3時40分將兩個準確度高的GPS座標發送給搜救隊。連日來,搜救隊收到不同的線索,惟進行搜索後都是一場空,或許線索太多,或令當局更謹慎。鍾太指,提供座標後,對方對它的可信性有懷疑,「警方及消防指地勢險,亦無實質證據,例如目擊者,決定翌日先搜救」。

失蹤第六日:家屬好友多番游說 半小時後找到鍾旭華

「Technology(科技) 係fact(事實),唔會講大話」,鍾太深信座標的可信性,且肯定該位置是在郊遊徑不能望到地方。踏入失蹤第六日,因搜索行動如超過一周,便很有可能放棄,鍾太知道不能再等待,多番游說要前往搜索,皇天不負有心人,當日中午近12時,消防派人到兩個座標搜索,半小時後傳來找到鍾旭華的消息,「搵到佢嘅時候,我自己對佢講『老公我搵返你返嚟啦。』」

Technology(科技) 係fact(事實),唔會講大話
鍾旭華太太
圖中兩個座標的準確度為半徑16米及18米的範圍。(受訪者提供)

理性尋找線索 警方不具備相關知識消化線索

意外至今兩個月,鍾太慶幸最後能帶丈夫回家,她清楚今次能成功找到丈夫,除搜救人員的付出,部分功勞來自朋友成功定位丈夫的位置,若身邊沒人有相關定位技能及知識,家屬可怎麼辦?「會唔會永遠找不到家人、生死未卜?」

體會前線辛苦搜索 反思搜救策略

鍾太憶述,她當時每日在救援指揮中心,目睹前線搜救人員很辛苦,竭盡所能進行搜救,令她反思,如何可令搜救更有效率?她認為,過去行山人士遇險個案較簡單,可以推測到行蹤,可依賴電發射塔訊號決定搜救區域,但這次個案不同,滑翔傘在空中失蹤,涉及風向、風勢等,如何可令定位更清晰,令搜救人員更有效地展開搜救?沉澱心情後,鍾太勇敢站出來,細訴她對整個搜救行動的疑問。她強調,不是追究責任,而是希望當局可進行檢討,將來在拯救遇險人士時,採用一些先進且成熟的科技進行定位,「如果可以優化,前線人員或者毋須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重複地走上700米高山上」。

如果可以優化,前線人員或者無需日以繼夜,夜以繼日重複地走上700米高山上。
鍾旭華太太
多個部門連日來出動數百名人員進行搜救。(資料圖片)

專家:GPS準確度兩至三米

警方今次主要以手機發射塔訊號偵察鍾旭華的位置,但結果有5公里誤差。前理工大學電力電子研究中心專家周海林博士指,在戶外遇險而身上只有一部智能電話,他會建議用GPS進行定位,因戶外如郊野公園,發射塔數量少,定位覆蓋範圍廣,且發射塔的主要服務不是定位,是確保可以打電話或連接上網,「如果係戶外玩,比如玩滑翔傘或者玩風帆、行山,GPS肯定好啲,GPS準確度,今時今日係2、3米距離。」

Google有指引 給政府機構申請調閱資料

不過,GPS或Google定位功能需得到用戶的授權,若無遇險人士的帳戶,可如何做?鍾太透露,初期有問警方會否向Google拿取相關數據,對方指「好難,Google 未必會提供」,及後警方又表示曾向Google提出,而其回覆為 「no record」(沒有紀錄)。香港01曾就是否向Google申請鍾旭華手機數據查詢警方,惟未得到正面回應。

翻查資料,Google設有指引供政府機構提出資料調閱申請,經過核准的政府機關可透過專屬的帳戶於系統內申請以調閱使用者資料,如情況緊急可提出申請。基於用戶的私隱,Google會就每項政府機關案件申請依據適用法律做出適當回應,除非法律明文禁止通知,一般Google亦會先透過電郵通知相關使用者有人申請調閱資料。

找到鍾旭華的位置為680米高的山坡,確實是郊遊徑無法望到的位置。(資料圖片)
+4

其實,本港警方過去亦有利用手機GPS定位功能搜索失蹤人士的個案。今年1月,一名男子向家人透露獨自前往大嶼山石壁郊遊徑行山,惟晚上男子未歸家。警方憑男子的手機GPS追蹤程式,找到男子身在地,惜找到時男子已不治。去年,一名男子報警指妻子失蹤,男子用手機GPS定位功能找到妻子下落,警方根據男子提供的地點,成功找到失蹤女子。

警:會向死因裁判官交報告 現不適宜討論

上述兩宗個案反映,警方過去一直有嘗試使用手機GPS定位功能協助搜索失蹤人士,惟就今次的搜救行動中是否曾循GPS尋找相關線索?香港01向消防處及警方查詢,相關部門未有正面回應。警方只表示曾利用多種渠道找尋線索,於7月27日在大東山以南一山坡尋獲鍾的遺體。警方正就事件進行全面死因調查,並將向死因裁判官提交詳細報告,現階段不適宜討論細節。消防處則指,行動中攀山拯救專隊曾使用無人機協助搜索。除了陸上,亦調派人員在附近海域進行水面及水底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