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迷】巴迷巴膠巴敗之變奏 資深巴迷:部分人為影相走火入魔

撰文:彭愷欣 蔡正邦
出版:更新:

巴士,每天在道路行走,平均每日有420萬人次乘搭;累積大批忠實「巴粉」。這份對巴士的熱衷與執迷,屈指一算已存在逾30年。第一代巴士迷羅先生細數歷代巴迷文化之演變。最初,巴士迷堅守拍攝不用閃燈,不影響行車安全等金科玉律;90年代,資訊漸流通,巴迷開始小圈子化。到了這幾年,「長鏡幫」湧現,部份人罔顧秩序,「巴敗」橫行。歷盡巴迷、巴膠到巴敗的變奏,老前輩不禁提醒「初衷」,強調「巴士係公共交通工具,係服務市民,有人行過,咪再影過囉。」巴士迷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跑馬日,馬場外便有特別班次的巴士到場接送馬迷。(蔡正邦攝)

90年代巴士公司職員成立巴士迷會 ​

資深巴士迷羅先生,向記者細數歷代巴迷文化的演變。90年代,始有本地巴士迷的組織成立,在此之前,巴士迷多為外籍人士,1990年第一個巴士迷組織「香港巴士迷會」成立,由時任的城巴職員創立,而九巴職員則於1992年成立「巴士迷世界」,羅先生1993年便成為「巴士迷世界」的會員,當年他才15歲,自稱是一個「𡃁仔」,入會是為了方便取得巴士資訊。

尊師重道 氣氛和諧

原來,當時互聯網未普及,要得到巴士的資訊便要入會,當時巴士迷會員中不少是巴士公司職員,巴士迷通過巴士會活動及會員通訊得悉資訊,如巴士歷史、新車動向等。羅先生指,當年巴士迷間的氣氛和諧,後輩面對前輩懂得尊師重道,平輩間亦和平相處,若相約影巴士會提早一日通知,次日一齊於站頭等,「嗰陣時氣氛好啲,就算食白果都一齊食,因為大家一齊捱。」

90年代末互聯網興起 巴士迷變小圈子化

到90年代末,互聯網開始普遍,便出現於討論區交換資訊的巴士迷,「後一輩認為要知巴士資訊,唔一定要入會,可以係討論區問。」而不同人開不同討論區,令巴士迷間出現了很多小圈子。羅先生指,千禧年代早期年輕的巴士迷已投入社會,少了時間進行會務傅承,加上少人入會,無法將巴士迷會的潛規則及規矩傳承下去,且年輕一代有自己一套處事方式,可直接可以找到資訊,不用再靠前輩,開始令巴士迷文化變差,「當有大型活動時,例如早年熱狗退役,不同年代巴士迷一同出現,各自文化唔同,就易有衝突,年輕人唔會去理會其他人。」

當有大型活動時,例如早年熱狗退役,不同年代巴士迷一同出現,各自文化唔同,就易有衝突,年輕人唔會去理會其他人。
資深巴士迷羅先生
若有特別的巴士,馬場外便會吸引大量巴士迷。(蔡正邦攝)
當有特別車退役時,成村巴士迷一齊去坐,集體送殯,咁就會出事啦。
資深巴士迷羅先生

「長鏡幫」出現毀和平氣氛 部分為影相走火入魔

「文化變差,但低處未見低」,羅先生指,近年巴士迷中興起用長鏡頭影相,「長鏡幫」的出現更是令巴士迷間的衝突變多,他認為現時「長鏡幫」是走火入魔,純粹為了「曬冷」器材,鏡頭越長阻礙越大,企一定位置影巴士,當目標出現時,「臨門一腳,突然間有個人行出嚟,後生仔血氣方剛,集體向個人爆粗」,因此而多了衝突,「呢樣野係長鏡幫衍生出嚟,而諷刺嘅係長鏡幫原本係為咗安全,但後嚟啲人鬥架生,就出現走火入魔。」

只見巴士不見人 「影相嗰陣追求到Over咗」

羅先生指,很多時候被呼喝的人士感到無奈及憤怒,一來是對方不知道阻礙影巴士,二來「條路唔係你嘅」。羅先生又指,早期的巴士相不是只見到巴士,旁邊都會有人或其他車出現,但現時部分巴士迷心態出現改變,認為相中只能有巴士,不容其他物件出現,「影相嗰陣追求到Over咗。」

影退役巴士 集體送殯易出事

羅先生認為,巴士迷的形象自千禧年代開始每下愈況,當年巴士迷影「特見」會於巴士沿線捕捉,但現時由於資訊透明,巴士迷能得知巴士由何時從何站開出,「你今日咪全世界5點半去馬場影,以前係唔同人係同一條線唔同位到等,依家就係幾點鐘開出,全世界係站頭圍住架車。」羅先生指,當人多時就會容易出現衝突,特別是當有特別車退役時,「成村巴士迷一齊去坐,集體送殯,咁就會出事啦。」

你去影巴士嘅時候,有人行過,阻住你你咪再影過,有啲火係應該要收。
資深巴士迷羅先生
巴士迷裝備齊全,務求影到靚相。(蔡正邦攝)

日常中會聽到不同的關於巴士愛好者的稱呼,最常見為「巴士迷」、「巴膠」及「巴敗」,羅先生指,早期較少人時,以「巴士迷」為主,隨著圈子中的人越來越多,後兩種人數亦上升,而這三個稱呼是在形容不同的巴士愛好者,三者在行為上有差異。

 

巴士迷:第一代巴士迷,是愛好巴士的人,對巴士以外的其他交通工具亦有認知
巴膠:集中鑽研巴士相關的事宜,但不會出現不良行為
巴敗:行為不良的巴士迷,如打人、亂放雪糕筒以阻礙車長行車

作為一個資深巴士迷,羅先生認為真正的巴士迷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他解釋,「巴士係一樣公共交通工具,即係話,巴士唔係你嘅,佢係服務市民,而巴士迷身份講到底都係一個乘客,或者一個欣賞巴士嘅人。你去影巴士嘅時候,有人行過,阻住你你咪再影過,有啲火係應該要收。」

入會之初 守住不用閃燈 不影響安全大原則

羅先生透露,當年15歲入會時,前輩第一件事便是教新會員「不可以偷東西」、「影相時要注意安全,不可使用閃光燈,會影響司機而衍生安全問題」,羅先生指,雖然不是如校規般一定要遵守,但是大家的共識。

文化變差時 希望守住底線

羅先生續指,現時會反思,作為前輩是否對後輩教育不足,幾代間出現斷層,令早前良好風氣未能得以傳承,「巴士迷全部都瘋狂?樹大總有枯枝,文化變差時,希望可以守住底線。」他現時於社交網站成立專頁,提供平台給巴士迷舉報不良巴士迷的行為,令巴士迷間能互相監察及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