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熊貓不是女生製作的,是由在囚男士設計及製作的,我們還借了熊貓經濟的綽頭。」懲教署監督古偉農拿起熊貓公仔展示,其身後的作品牆滿是精美工藝品。古偉農續説牆上所有工藝品皆由在囚人士製造,有些作品甚至可以客制化,可在網上平台購買,期望加強在囚人士就業能力,幫助他們更生。
懲教署監督古偉農稱:「這隻熊貓不是女生製作的,是由在囚男士設計及製作的!我們還借了熊貓經濟的綽頭。」(林子慰攝) 懲教署體育會1月23推出徵心製造(Made-in-prison)網上平台,出售在囚人士於院所工場設計及製作的產品,以及於興趣班製成的工藝品,期望加強在囚者就業能力之餘,亦為他們提供回饋社會的機會。
產品有7個分類,包括懲教專區、香港情懷、環保再造、生活日用、迷你工業、徵雕細琢、節日限定。古偉農笑稱他們除了新春特製禮品,更有情人節、婦女節等特別製品。
有家長稱購迷你食環署經典橙色垃圾桶後子女整潔意識升
其中最吸睛的要數玻璃纖維垃圾桶及紙巾桶,除了大小外,與食環署橙色街道垃圾桶別無二致。懲教署監督(工業組)古偉農分享,有家長購買紙巾桶後十分滿意,因爲子女在家中不再亂丟垃圾,而是丟進桶内,較之前更有保持整潔的意識。
不過,如此吸引的仿真紙巾桶卻僅在暢銷榜第二位,古偉農表示暢銷首名是實木入榫凳,第三則是可客制的街名牌。除了木凳外,有不少需要傳統技藝的產品,其中雙面繡屏風更是由男木工及女繡花的方法共同製成。
在囚人士透過工藝品尋夢想
更有在囚者在學習及製作工藝品產品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夢想,珠寶設計師。該名人士本身具備編寫電腦程式等的技能,進入院所後學習Photoshop及3D設計等軟件,重新發掘了科技及設計癮,決心日後成爲3D首飾設計員。
總懲教主任(工業組)湯永明表示,現時共有12個懲教院所生產相關禮品,每位參與在囚者每日工作6至10小時不等,按照過往學歷及犯罪經驗等分工,技巧愈純熟者將按六級機制升職及加薪。除了基本的裝嵌及設計外,在囚者亦會接觸庫存管理等工作,以便日後更易尋找工作。
湯永明指出,白沙灣懲教所現時有木工場及創意產品設計工場等,其中創意產品設計工場主打3D打印技術,每日約有6人工作。他更分享,現時工作室正研發狗糞收集箱模樣的萬字夾收納盒,已製作了兩款不同的尺寸,正研究哪款更適合推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