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殺同事囚終身 點心師傅病死獄中

17年前殺同事囚終身 點心師傅病死獄中
撰文:林裕華
出版:更新:

1999年因借錢不遂而殺死同事,被判囚終身的酒樓點心師傅謝橋慶,於昨日(17/4)因病不治。

赤柱監獄一名判囚終身的謀殺犯,本月初因病送往公立醫院醫治,昨日終告不治。(資料圖片)
赤柱監獄一名判囚終身的謀殺犯,本月初因病送往公立醫院醫治,昨日終告不治。(資料圖片)

懲教署發言人表示,赤柱監獄一名61歲男性在囚人士昨日在公立醫院病逝。該名在囚人士於1999年9月因謀殺罪被判入獄,一直患有慢性疾病,包括腎病、心臟病及糖尿病,需接受醫療照顧及跟進,本月5日送往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留院期間病況轉差,延至昨日下午6時證實不治。懲教署已將事件通知警方,死因裁判法庭將有死因研訊。

據了解,該名去世的謀殺犯為謝橋慶,於1998年10月30日,時年44歲的他在屯門海麗花園的金霸海鮮酒家,擔任酒樓點心師傅,當日欲向酒樓一名倉務員借1,000元,惟遭對方拒絕,兩人發生爭執期間,謝橋慶以硬物襲擊對方頭部及用刀刺傷,受害人昏迷倒地後謝橋慶立即逃走,並掠去其財物典當,之後用來打麻將消遣,其後被捕。

案件最終於1999年9月27日審結,陪審團在高等院院一致裁定謝橋慶謀殺罪名成立,判囚終身監禁。

懲教署推Made-in-prison精品 可客制化路牌 冀助在囚人士更生

撰文:林子慰
出版:更新:

「這隻熊貓不是女生製作的,是由在囚男士設計及製作的,我們還借了熊貓經濟的綽頭。」懲教署監督古偉農拿起熊貓公仔展示,其身後的作品牆滿是精美工藝品。古偉農續説牆上所有工藝品皆由在囚人士製造,有些作品甚至可以客制化,可在網上平台購買,期望加強在囚人士就業能力,幫助他們更生。

懲教署監督古偉農稱:「這隻熊貓不是女生製作的,是由在囚男士設計及製作的!我們還借了熊貓經濟的綽頭。」(林子慰攝)

懲教署體育會1月23推出徵心製造(Made-in-prison)網上平台,出售在囚人士於院所工場設計及製作的產品,以及於興趣班製成的工藝品,期望加強在囚者就業能力之餘,亦為他們提供回饋社會的機會。

產品有7個分類,包括懲教專區、香港情懷、環保再造、生活日用、迷你工業、徵雕細琢、節日限定。古偉農笑稱他們除了新春特製禮品,更有情人節、婦女節等特別製品。

以食環署橙色街道垃圾桶為藍本的產品。(林子慰攝)

有家長稱購迷你食環署經典橙色垃圾桶後子女整潔意識升

其中最吸睛的要數玻璃纖維垃圾桶及紙巾桶,除了大小外,與食環署橙色街道垃圾桶別無二致。懲教署監督(工業組)古偉農分享,有家長購買紙巾桶後十分滿意,因爲子女在家中不再亂丟垃圾,而是丟進桶内,較之前更有保持整潔的意識。

不過,如此吸引的仿真紙巾桶卻僅在暢銷榜第二位,古偉農表示暢銷首名是實木入榫凳,第三則是可客制的街名牌。除了木凳外,有不少需要傳統技藝的產品,其中雙面繡屏風更是由男木工及女繡花的方法共同製成。

由在囚人士親手設計及製作的產品。(林子慰攝)

在囚人士透過工藝品尋夢想

更有在囚者在學習及製作工藝品產品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夢想,珠寶設計師。該名人士本身具備編寫電腦程式等的技能,進入院所後學習Photoshop及3D設計等軟件,重新發掘了科技及設計癮,決心日後成爲3D首飾設計員。

總懲教主任(工業組)湯永明表示,現時共有12個懲教院所生產相關禮品,每位參與在囚者每日工作6至10小時不等,按照過往學歷及犯罪經驗等分工,技巧愈純熟者將按六級機制升職及加薪。除了基本的裝嵌及設計外,在囚者亦會接觸庫存管理等工作,以便日後更易尋找工作。

湯永明指出,白沙灣懲教所現時有木工場及創意產品設計工場等,其中創意產品設計工場主打3D打印技術,每日約有6人工作。他更分享,現時工作室正研發狗糞收集箱模樣的萬字夾收納盒,已製作了兩款不同的尺寸,正研究哪款更適合推出市場。

在囚人士製作的熊貓小蛋糕。(林子慰攝)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