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工傷頻生致1死1傷2人截肢 工權會提3疑問 促勞工處徹查原因
工業傷亡權益會(工權會)今日(19日)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近年機場事故頻密,以工程和非工程類別計算,2023和2024年各有3宗死亡事故,2024年另有5宗重傷個案,其中2人更需要截肢。當中涉事總承建商之一北京承建(當中部分或全部與其士聯營)涉及1死1昏迷2人截肢的嚴重工業事故。工權會對此十分關注,要求勞工處必須徹查意外原因,並公布調查結果,讓業界參考,防止同類意外再次發生。
工權會盤點今年在機場發生的5宗工業意外,包括11月17日37歲姓王內地勞工在升降台工作時,被夾在升降台與鋼組件間昏迷;11月16日64歲姓潘司機及約34歲姓胡工人運送玻璃時遭壓倒重傷;11月7日37歲姓王內地勞工在安裝鋼結構時從墮斃; 8月3日65歲姓黎女工清潔挖泥機履帶時遭壓傷雙腳,左腳需截肢,右腳掌也嚴重受傷,以及6月20日54歲男工人被挖泥機壓中嚴重受傷,右腳需截肢。
工權會綜觀多宗事故,指有機會涉及機械操作問題,包括操作不當、個人疏忽、或有機械安全設備不足等,並指如果事故都發生在某幾個承建商的地盤內,就必須跟進是否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涉事地盤的培訓和管理出現問題,尤其最近兩宗死傷意外,都涉及內地勞工。
工權會在文中提出3項疑問:
1. 《計劃》下內地勞工有否接受專業培訓?包括機械設備的使用及個人防護裝備的應用等;
2. 兩地文化差異,有否造成溝通和訊息傳遞問題?包括看待職業安全是否大有不同?
3. 政府引入外勞時,有無確保他們接受足夠培訓?承建商聘用外勞前,如何把關他們有相應的安全知識,而入職後的訓練是否足夠?
工權會續指,意外當中涉及移動機器,在政府和業界推動「4S」(Smart Site Safety System,「安全智慧工地系統)的勢頭下,如這些機器都安裝了AI人工智能鏡頭或其他科技防護裝置,相信意外應可減少。除了移動機器外,涉及升降台的意外也常見,業界早有聲音要求修例,要求工人必須接受正規訓練才能操作升降台,而非現今只需完成基本簡介便可。工權會指,這些意見多年來沒有被政府部門及議會等採納,擔憂此類涉及升降台操作的事故還會陸續有來。
工權會表示,無論培訓改革還是科技運用,都是未來確保職業安全的不二法門,認為政府當局和業界需要拿出決心做好安全工作,汲取過去的教訓,嚴謹地為安全把關,保護前線為香港建設的一眾打工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