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開槍|死者患思覺失調逾5年 專家指99%患者無暴力傾向

撰文:黃煦緻
出版:更新:

北角錦屏街昨晚(16日)發生警員開槍案,一名38歲男子疑襲擊母親及妻子,情緒激動手持菜刀及剪刀,並企圖襲擊上門調查的警員,終被開槍制服,其後送院不治。據了解,死者有思覺失調紀錄逾5年,在公院求醫,今年7月最後一次覆診。據悉,死者及其家人,均不是社署社工跟進個案。社會福利署發言人指,社署社工已聯絡死者家人,以提供適切協助。

精神科醫生表示,99%思覺失調患者沒有暴力傾向,更多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酒精或毒品影響。思覺失調亦不會突然復發,病發過程循序漸進,患者至少要2至3個星期以上才能演變成不信任、憤怒、不滿等情緒,「好少話今日無嘢,聽日突然之間轉差。」醫生強調暴力案件大多與精神患者無關,並提醒若發現患者情況有異,可盡快致電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求助。

地上有血迹,估計正是疑犯與警員對峙的位置。(翁鈺輝攝)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表示,思覺失調為一種精神狀態,主要分為被害妄想及幻覺兩大類病徵,患者若產生被害妄想,會認為人們以奇怪目光打量他,給予他特殊注意力,這種注意力伴隨跟蹤等傷害他的意圖。

此外,患者在五感上存在幻覺,患者經常會聽到不存在的聲音,很多時候是零碎的雜聲,例如開關門的聲音、腳步聲等,更有甚是聽到有人聲討論他,討論內容偏頗,令其覺得有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受訪者提供)

李指出,99%思覺失調患者沒有暴力傾向,更多與其他因素有關,例如酒精、毒品影響或本身有暴力記錄問題。他又指,有研究顯示,因暴力而犯罪的人大部分沒有精神問題,若因坊間的不幸事件,將暴力及精神問題關係擴大,而產生誤解,或會令一般精神病患者擔憂及恐懼自己會否傷害別人。

涉事單位有鐵閘,從外望入去,走廊有懸掛的電視,有樓梯往上一層。(翁鈺輝攝)
地上有血迹,估計正是疑犯與警員對峙的位置。(翁鈺輝攝)

患者病徵轉差需時逾2周 初期幻聽、睡眠質素轉差

對於有死者鄰居指,死者平日與家人相處融洽,惟近日明顯精神恍惚,狀況有異。李說,思覺失調復發有先兆,不會今日沒有任何幻覺、幻聽,明天突然就出現暴力衝動。復發與身體變化、生活壓力、吃藥不足等不同因素有關,患者初期病徵都是慢慢出現,一開始可能睡眠質素轉差,聽到不存在的聲音,聲音的音量、密度較少,但若持續沒有理會狀況,病徵便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影響情緒。從最初聽到聲音或覺得其他人對他有不軌想法,再到因病徵太過真實,誤會有人真的想害他,產生不信任、憤怒情緒,過程亦需要2至3個星期以上。

若發現患者情況轉差 可致電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

李靖國表示,若如以上事件,鄰居發現患者精神狀況比平日差,可將此觀察告知患者的家人,因患者家人日間工作未必能察覺到,讓他們可以及早帶患者就醫。若患者家人目睹情況變差但無法帶他看醫生,可透過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講解情況,並透過專線轉介人員上門探訪、個案經理跟進,讓患者及時得到治療。

案發於周日(15日)晚上9時19分左右,警方接獲姓韓女子(41歲)報案,指其丈夫襲擊她及其家姑。衝鋒隊警員到場處理時,有人持利器逼近警員,最終警員開槍制止該名姓李38歲男子,他胸部受槍傷,昏迷送往律敦治醫院治理,至晚上10時39分被證實死亡。

傷者由救護員抬到地面,再送上救護車。(街坊提供片段截圖)
死者遺體由仵工舁送殮房。(李家傑攝)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