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破73宗騙案拘114人涉款$7354萬 揭騙徒冒知名品牌招聘呃保證金

撰文:翁鈺輝
出版:更新:

黃大仙警區於過去3星期展開「破標」(BREAKMARK)行動打擊騙案,拘捕114人,涉款達7,354萬元。其中一個求職騙案集團,冒充知名品牌的員工刊登招聘廣告,騙取求職者的職位保證金或行政費等,實則並無所述工作。警方特別提醒年青人,臨近暑假求職時要謹慎,以免誤墮圈套招致損失。所有被捕人已獲准保釋候查。

黃大仙警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督察吳澤鉅(中)、刑事調查隊第一隊督察莫嘉豪(右)及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高級項目經理王嘉慧傳媒簡報案情。(翁鈺輝攝)

黃大仙警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督察吳澤鉅稱,截至今年5月,警方共接獲1,118宗網上求職騙案,而黃大仙區的案件佔總數兩成。有見及此,黃大仙警區刑事總部於本月3日至20日進行第二浪「破標」行動打擊科技罪案及詐騙案,一共偵破73宗案件,涉款達7,354萬元,並以涉嫌「欺詐」、「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洗黑錢」等罪拘捕81名本地男子、29本地女子、1名外籍男子及3名外籍女子(年齡由19至74歲),各人報稱司機、侍應、家庭主婦及學生。

退休人士墮「猜猜我是誰」陷阱 被假公安呃$2,000萬

73宗騙案包括求職騙案、網上購物騙案、電話騙案及投資騙案等,共有163名受害人,包括63男100女,年齡介乎15至78歲,有學生、工程師及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單一損失金額由1,000元至2,070萬元不等 。其中被騙逾2,000萬的受害人,是一名退休人士,誤中「猜猜我是誰」陷阱,被假冒公安行騙。

騙徒冒知名飲食集團出招聘廣告 呃保證金或行政費

吳又指,73宗騙案中有16宗是網上求職騙案,比重最多。他詳述破獲一個網上求職騙案集團的情況,行動中拘捕一名骨幹及3名傀儡戶口持有人。警方於3月至5月接獲多名巿民報案,指於社交媒體發現招聘廣告,內容訛稱是本地的知名飲食集團,包括餐飲店、烘培店及卡拉OK等經理。為了令招聘廣告更有真確性,廣告內有負責人的姓名和電話以作聯絡之用。當受害人聯絡騙徒後,騙徒以不同理由,例如要求繳付職位保證金或行政費等,要求受害人將款項存入傀儡戶口,金額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當受害人繳款後,騙徒便告失聯,受害人亦發現,所述工作並不存在。

黃大仙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展開調查,鎖定此犯罪集團,得悉集團以「cold call」形式致電知名店舖,利用藉口如假扮其他分店經理,以騙取員工資料,然後將真正的職銜和電話投放到廣告,令求職者信以為真,陷入求職陷阱。警方拘捕4名成員,調查仍然繼續,不排除再有人被捕。

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高級項目經理王嘉慧稱,較常見的網上求職騙案,包括虛假職位廣告、高薪誘餌、付費培圳或資格認證及詐騙性面試,巿民要小心選擇。該處接觸的個案中,有青年人在不同社交平台、通訊平台,被加入搵工群組,誤以為可立刻返工或搵快錢;亦有經朋友介紹,建立群組聊天解悶,從而接觸到不法分子。

另外,也有事主心急入職,未看清合約內容,及至提出辭職才發現有不合理條款,如要僱主同意才可離職,或離職後不可在附近地區工作等。

黃大仙刑事調查隊督察莫嘉豪提醒年青人,臨近暑期求職時要留神,謹慎選擇求職平台,確保有嚴格機制,審視其內容,如有過分美好的回報,低學歷高回報更要提高警覺性;另外,要求過多的個人資料亦有可疑。

+2